知其然及其所以然:何为阅读理解?

文/阿力老师 约读书房青岛市北校区阅读课教师 剖析阅读理解 我们一起澄清一下概念,什么叫阅读理解?

文/阿力老师

约读书房青岛市北校区阅读课教师

剖析阅读理解

我们一起澄清一下概念,什么叫阅读理解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阅读的释义: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

理解的释义:1.从道理上了解。2.见解。

阅读当中有理解(领会),理解离不开阅读(从道理上,道理从哪来?)

阅读研究专家詹森所指出:“阅读和理解之间的区别仅仅是语义上的区别,因为没有理解,阅读就只是在追随书页上的记号”因此,阅读的核心是理解。

△ 阿力老师和孩子们

孩子需要具备的经验

孩子要想理解所读能容,必须具备相应的两种经验:

1. 生活经验:即识字量,词汇量,“概念”量(可以理解为百科知识)。

2. 语文经验:阅读的能力。

如果把“阅读理解”用一句话描述下:

孩子(我们)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那我们该如何提升阅读理解的能力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阅读理解包含了哪些层次。

阅读的层次划分

根据儿童阅读能力进展的相关研究,阅读理解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解码”:即认识字词。如果不了解这个字词,也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推测,这本身也就进入了下一层“解释”。

第二层“解释”:从解释的角度可以把“理解”分为三层。

1. 表层解码:能理解这一词儿、这一句、这一段在说什么,能够复述下来。孩子们上课抄的笔记,孩子回答阅读时间的问题,就属于这一层次,这是解释的基础。

2. 篇章格局:能明白每一段在说什么,并能把这几段连起来,搞明白这一章在说什么,能够复述下来。对小说而言,就是每一章的故事梗概,有些孩子比较厉害,会试图写下整个故事的梗概,他已经获得串联章节与章节的能力。

对同一文本,不同的读者应该能够读出一致的篇章格局。就一篇新闻稿而言,谁,什么时候,在哪儿,和谁,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这个理解上不会有出入,有出入的地方就是下面要提及的。

3. 情境模型:作者写出来的,与我们的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产生联结,经过我们的心脑加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如果把以上的内容梳理下,就会得到“理解”的三个层次:

1. 表面理解:比如有人问你“阅读”是什么,你或许会说:“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

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死记硬背就是这一层次了。

2. 篇章结构的理解:能用自己话解释一遍,面对自己读到的材料能够从整体上做解释。比如有人再问你“阅读”是什么,你或许会说:看并领会其内容。

3. 第三个层次,读者能够结合社会经验对所读到的材料有深刻的、自己的理解。比如又有人问你“阅读”是什么?你或许会说:哦,阅读跟阅人一回事啊,是要学习一辈子的事情哇。

△阿力老师的课堂

良好阅读和一般阅读

捋清了概念,我们就可以识别自己和孩子的阅读状态:是“良好的阅读”还是“一般阅读”

所谓良好的阅读:

即可以通过“表层编码”建立“篇章格局”,在理解语篇命题的基础上建构“情境模型”。说通俗点,能读懂作者写的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转述,还能启发自己进行文学鉴赏or指导自己的现实活动(针对实用性文本而言)。

所谓一般的阅读

1.只懂“表层编码”,不懂“篇章格局”,满篇“好词好句”但并不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

2.跳过“篇章结构”,把所读的内容强行拉入自己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径直用“情景模型”解读“表层编码”,结果就是各种“将信将疑”或“自以为懂了”。

再或者读者在阅读与自己的思想和文化观念相冲突的文章时,更是“感情预先介入”,甚至连“表层解码”都置之度外。

当然,也有“表层解码”也未认真执行的阅读状态了。

监控阅读质量

可以识别阅读状态,就可以监控自己的阅读质量啦,换句话说,如果真的想读懂一本书,甚至在阅读中学习提高,你需要明白自己卡在哪里,才能想到相对应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力。

我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遇到过一种状况:孩子摘抄了好词好句,但对其中的基本字词没能理解。

比如有一位同学摘抄了一句:“他的皮肤皱得跟李子干一样。”我问他知道李子干是什么样子的吗?

他并不知道,我百度照片给他看,他看到后露出了惊喜的表情点了点头,我接着告诉他:所以下次你想形容一个人或动物的皮肤皱巴巴的,就可以学着这个句子来。这便是在引导他进行“表层编码”。

可以监控自己的阅读质量,就可以提升自己的阅读效率,我们通过阅读可以收获很多,对于家长而言最关心的,其实也是我认为做到三个参次的理解后,孩子终将会出现的行为:写作。

当然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光是阅读环节,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细细雕琢他的阅读能力啦。至于阅读能力是什么?如何提升阅读能力?

这件事其实一直贯穿于我们阅读课的始终,置于明晰的总结文章,且要听下回分解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