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去年,港股上市公司达利食品集团在其“明星产品”可比克薯片活动装罐体包装中发起了一场名为“助力非遗”的“公益行动”,使其如今深陷虚假广告案风波。
经过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长达8个月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发起的公益活动标注合作的公益组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均不存在,且该活动实际发出红包数远低于允诺的红包数。
今年6月17日,涟水县市场监管局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对达利食品集团虚假广告违法行为处以3673.04万元罚款。7月1日,达利食品集团官网发出声明回应事件,称公益活动真实存在,只是产品包装上印刷“出现一些失误”所致。
红包抽奖活动已结束印有活动的商品仍在售
据介绍,2018年8月7日,市民钟先生在涟水县某超市购买了两罐可比克薯片,罐身上印有“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的助力非遗活动。钟先生按照相关提示,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但跳出的页面却提示“活动已经结束,无法抽奖。”
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城区分局展示市民钟先生购买的“可比克薯片”。
钟先生认为,既然抽奖活动已经结束,为何印有助力非遗抽奖活动说明的商品还在市面上销售呢?于是,他拨打了淮安市政府便民服务热线“12345”进行投诉。2018年8月8日,淮安市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城区分局对转来的投诉展开调查。
该局执法人员从钟先生购买的2罐薯片包装中发现,一款紫色罐装的可比克薯片印着“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10个字,并附有活动内容的详细介绍,显示“活动期间,凡购买可比克活动装薯片,开盖扫描封口内二维码,即有机会获得微信红包1个或电子奖券,并可参与助力非遗公益活动及集卡活动,获取其他礼品。”
该活动简介指出,消费者扫码获得现金红包后,可选择提现或助达利食品集团进行捐赠,“消费者选择助达利食品集团进行捐助的金额,将由达利食品集团全部捐赠给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用于面向青少年开展非遗教育相关活动。”该活动时间是“即日起至2018年7月31日”。
两罐活动装可比克薯片明确标注了“助非遗”活动。
此外,在钟先生购买的另一款黄色罐装的可比克薯片中包装显示“达利食品集团将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发起‘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公益行动”。活动时间为“即日起至2018年5月31日”。
生产日期为“2018年8月6日”的可比克活动罐装薯片,罐身依然是助力非遗活动宣传的包装,但活动已经过期。
在之后的调查中,执法人员在市场上还发现,生产日期为“2018年8月6日”的可比克活动罐装薯片,罐身依然是助力非遗活动宣传的包装,但活动已经过期。
标注合作的两家“公益组织”经市场监管部门查询并不存在
除了将已过期的活动印刷在包装上,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在调查中也发现,
达利食品集团在产品包装上声称与之合作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以及声称将消费者捐助的资金捐赠给的“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均不存在。
南都记者查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其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8月1日,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向该组织捐款10万元。
据悉,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在2018年11月5日给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情况说明”指出,2008年年初,基金会确实设立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但当时合同约定有效期为3年。因此,2011年下半年该公益基金已经撤销。
民政部向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的一份说明也显示,“我部未登记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出具的时间是2018年8月29日。
实际发放红包数远低于允诺的1.45亿个
此外,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城区分局还发现,达利食品集团发起的这场“公益活动”,实际发放的红包数远低于允诺的红包数。
据悉,在可比克活动装薯片的罐身上,关于奖项设置明确显示,“本次中奖红包总数量为1.45亿个,红包中奖率为36%,奖项共设置7种,一等奖2888个,奖金1888元;二等奖1.888万个,奖金108元。”
该局执法人员指出,按36%的中奖率和红包总数1.45亿个计算,活动期间产品市场投放的总量应该超过4亿个可比克薯片罐体。但是,据他们调查统计,达利食品集团投放在市场的活动产品总数仅9000多万个(罐)。
“实际的红包数量远低于允诺的红包数量,而且广告宣传的2个公益组织目前均不存在,这属于虚假广告,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 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局长郭波公开指出。
涟水县市场监管局认为,达利食品集团打着捐赠非遗项目的旗号推销商品,欺骗消费者,属于虚假广告,据查明“可比克活动装薯片”已经销售9182.6万罐,每罐广告费为0.1元,合计广告费用为918.26万元。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即对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行为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2019年6月17日,涟水县市场监管局对达利食品集团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达利食品集团处罚款3673.04万元,上缴国库。
达利发声明称公益活动真实存在只是“包装印刷失误”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案件是一起涉及全国范围、处罚金额巨大的虚假广告案件。随着行政处罚书的下达,该案近日引发关注。7月1日,达利食品集团在其官网上发出《关于“快乐助非遗,红包抢不停”爱心公益活动的声明》,对该案件进行回应。
达利食品集团在声明中指出,在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7月31日,该公司在旗下“可比克”薯片中开展公益有奖销售活动。与该公司合作的公益组织名为“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根据公司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以及第三方服务公司的协议约定,在活动截止以后,公司已经将全部善款捐赠至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且该基金会已经向该公司开具了收款发票”。
南都记者查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现其真实存在,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由国家文物局主管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全国公募性公益基金组织。
对于明明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合作,却在产品包装上印刷了并不存在的“中国文化保护基金会”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基金”,达利食品集团在声明中解释称,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印刷供应商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部分包装印刷出现了一些失误。“对于工作中的疏忽,我们表示极大的歉意”,但强调该公益活动真实存在。
此外,根据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城区分局执法人员指出,对于“实际发放红包数远低于允诺红包”的问题,达利食品集团此前向该局作出的解释为“最终能派出的红包量时根据消费者的实际购买数、兑奖数或弃奖数而最终确定。”
市场监管部门称公司未上缴罚款,达利声明称将从法律途径维权
南都记者查询达利食品集团官网资料显示,达利集团创办于1989年,诞生于福建泉州,经过30年发展,达利集团已成长为收益过百亿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综合性现代化食品企业集团。2015年11月20日,该集团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目前,达利集团旗下品牌除了“可比克”,还包括“达利园”、“和其正”、“好吃点”、“乐虎”等。
7月2日,针对达利食品集团虚假广告案件,南都记者致电具体负责调查的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区分局,该局局长郭波回应南都记者称,行政处罚书已经在6月17日下达到达利食品集团,该公司有权在60天内提出行政复议,“但该公司目前尚未缴纳罚款,也未正式提出行政复议”。
此外,南都记者致电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暂未获回应。针对该案件,达利食品集团在声明中承认此次活动该公司存在客观过失。但其同时认为,针对一场真实存在的公益活动,涟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从重适用《广告法》对该公司处于巨额罚款,不符合错罚相当法律原则。达利食品集团称,“将以法律途径捍卫自身权利”。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