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极致艺术:青铜镜收藏与鉴赏

我国在远古的时候,人们通过河流、水塘发现静止的水可以照人,于是慢慢延伸到最早期用陶盆盛水作为镜子照面梳妆打扮。铜器发明后,用铜盆盛水,鉴形照影。《说文·金部》释“鉴”为“盆”,所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人们发现光滑的铜面能照人,商周时期开始试制铜锡和银铅等合金技术制作铜镜。

汉代青铜镜

在我国,夏、商、周被称为“灿烂的青铜器时代”,然而到春秋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衰落,被更先进的生产力代表铁器所取代,但青铜镜的制造和使用并没有衰落,相反,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可以说,古铜镜在青铜文化的大家族中是独立和自成体系的,或者说是青铜文化的延续。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无不反映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及风俗习惯等。

青铜镜的发展过程

明月如镜,皎洁的月亮像镜子一样,所以早期铜镜像月亮一样以圆形为主。春秋战国之前,铜镜是只有王公贵族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寻常百姓要照自己模样,只能端一盆水来看水中的倒影。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鉴”字,意为盛水的金属容器,盛水后可以用来映照,因而“鉴”字就成为了铜镜最常见的别称,习语“以铜为鉴,以正衣冠”便由此出。

战国 四山镜

青铜镜在制作上是很注重形制美的,最早制成圆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形状也多样化了,然后制成长形、方形、菱花形、葵花形、亚字形、六方形等,其背面铸铭文及各种图案,正面配钮以穿系,便于悬挂、手拿、携带,青铜镜面磨光做镜子,可清晰照人。我国最早发现的铜镜是距今4000多年历史的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较原始的小型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发现稀少,战国已很流行。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出土数量最多,说明已经普遍使用。到了西汉中叶后经济繁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随着冶炼工业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得到了提高,铜镜成为生活的时尚品,由于社会的需求量大,铜镜制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合金配方更先进、工艺精湛、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彩。到唐宋时期铜镜的形制、纹饰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明清时期因为玻璃的诞生及广泛的使用,加上玻璃水银镜清晰轻便,携带方便,成本低,铜镜失去了市场,逐渐淘汰退出了历史舞台。

青铜镜生产的原材料及铸造方式

青铜镜的冶铸材料主要是铜、锡、铅合金矿,郴州地区是有色之乡,柿竹园铅锌矿、桂阳宝山铜矿、黄沙坪铅锌矿、香花岭锡矿等,自古郴州就开采这些金属矿产,所以为青铜镜的生产具备了条件。根据我们郴州地区文物处抢救性挖掘出土的青铜镜来看,战国镜和汉镜品种、数量多,工艺先进,图案漂亮。其出土的锈色黑漆古、绿漆古较多,成为我地铜镜特色,被文博界誉为铜镜出楚南。

铜镜在铸造时采用两种方式;“开放式”和“合铸式”。“开放式”只用一块镜范,镜范没有注口和注沟,浇铸时镜范平放,由上倾入溶液。从出土的青铜镜中见到的是“合铸式”较多,即每镜有两块陶范,镜背范上雕刻花纹,中央刻有铸镜钮的凹部,并用与范同质的粘土作一短细的棒形的“沙芯”,横嵌在镜范的中部。镜面范刻成凹形平面,然后将两范合而为一。铸镜时将注口向上直立,慢慢注入铜溶液,待溶液冷却后,取出铸造好了的镜子,经过研磨就可以鉴容了。

各时期青铜镜的特征

早期的铜镜,纹饰比较简单,商代纹饰以几何纹线条为主;西周和春秋多为素镜;战国时期纹饰有山字(三山至六山)、虎纹、龙凤纹、螭龙纹、花叶纹、连弧纹、菱形几何纹、卷云纹、羽翅纹等。图案多采用地纹衬映主纹手法,主纹地纹相映成趣;西汉早期主要纹饰有草叶纹、连弧纹、几何纹、蟠螭纹、凤鸟纹、动物纹等,粗线条的主纹下有细密的地纹;西汉中期地纹消失,主体纹饰更加鲜明突出。纹饰以四乳钉为基点,均匀划分四个区。草叶纹、连弧纹仍然流行,另有四乳神纹、博局纹盛行;西汉晚期为禽鸟,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铜镜边缘也装饰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双线波纹;东汉中晚期纹饰上的变化较大,形态各异的神兽、禽兽、龙虎、车马人物画像等题材成为铜镜的主体纹饰。这些纹饰往往采用高浮雕的手法,立体感极强。

汉代铜镜

魏晋南北朝铜镜纹饰常以民间故事为题材。此外,还出现了佛像图纹,这也是该时期铜镜的一个显著特点;隋唐时期为瑞兽,凤凰,鸳鸯,鸾鸟,双凤,葡萄,团花,宝相花,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宋代装饰题材中多为写生画的缠枝花草、鸟兽鱼虫、山水楼台、小桥流水人家以及陶醉在自然美中的“隐居”者;元代图案呈高浮雕。纹饰有八宝如意、五子登科等、状元及第、双鱼纹等;明代和清代纹饰主要有三元及第、福寿双全、寿山福海等。

唐代单龙镜

明代福寿双全镜

铜镜辨伪

首先是听声,用手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看形;观察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辨锈;新仿的铜镜上的锈是后做上去的,把它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做上去的锈是很容易除掉的,真锈通常是红斑绿锈,从铜胎生出,有层次很牢固去不掉。闻味;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汉代铜镜

古代铸镜技术,充分展示了工匠精神,在长期的生产中,不断积累铸造铜镜的经验,使技艺达到了娴熟的水平。他们用智慧和创造才能,创造出的许许多多精美绝伦的铜镜,使今天的人们在欣赏和研究这些精湛的艺术品时,不能不为古代的灿烂铜镜文化而赞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