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国王薛西斯二世,为何会选择结束持续八年的科林斯战争

公元前387/6年,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一改先前支持希腊内战的政策,下达谕令迫使希腊各邦结束持续八年之久的科林斯战争。那么波斯此时为何要改变对希腊政策呢?

首先,雅典在小亚细亚及其附近征收贡金并恢复其势力范围,呈现出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海上帝国重新崛起的迹象。

雅典在小亚细亚及其附近恢复帝国的行动由其将领特拉西布鲁斯开创,此后伊菲克拉特斯等继承、巩固并发展了这一事业。同时,色雷斯奥德里西人积极支持雅典重建帝国,原因是特拉西布鲁斯在统治内地的色雷斯王子阿玛多库斯和统治色雷斯海岸地带的赛特斯之间进行斡旋,消除了他们之间的分歧,并促使他们与雅典结盟。

奥德里西人是色雷斯地区的强大部族,它的政治趋向影响了赫勒斯谤海峡欧洲方面城邦的政治选择,使它们纷纷转向雅典。此外,由于此时雅典尚与波斯特别是驻达斯库累昂总督发尔那巴佐斯合作共同打击斯巴达,所以,对于其在小亚细亚的一般性的扩张活动,波斯采取不干涉的态度。

公元前390年,雅典将军特拉西布鲁斯率40艘三层桨战船首先到达哈利卡尔纳苏斯,并向它征收了贡金;然后沿着伊奥尼亚海岸向赫勒斯谤航行,边行进边向雅典以前的盟邦征收贡金。这是自公元前394年克尼多斯战役以来,雅典首次干涉亚洲大陆,标志着雅典政策的转向。

特拉西布鲁斯在北方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挑动塔索斯反叛斯巴达,并要求其交纳5%的税收,以代替公元前413年设立的旧贡金,在此还委派了一名雅典行政官员位理人,介入它的司法。

另外,他命令克拉佐门尼交纳5%的税收,并在拜占廷建立了一个民主政权,恢复了公元前410年首次设立的对来自黑海的货物征收10%税收的制度,在亚洲还夺取了卡尔克冬。

公元前389年春,他开始南下,收复了列斯堡岛的部分城邦。但不幸的是,公元前383年特拉西布鲁斯在阿斯盆都受当地部族袭击而死。之后,雅典并没有改变特拉西布鲁斯的政策,而是火速派阿古利乌斯到赫勒斯傍保卫他的成果。

此时斯巴达也认识到赫勒斯谤的重要性,派出阿纳克西比乌斯接替德尔库利达斯任阿卑多斯的总督,但是却被雅典此后派来的将领伊菲克拉特斯杀死。雅典在小亚细亚的活动,触犯了波斯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令波斯想起公元前五世纪的雅典海上帝国。

其次,雅典为了推进恢复帝国的计划,支持波斯国王的叛乱者。

塞浦路斯岛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强大的海上力量,可作为保卫亚洲的前哨,故波斯国王不希望塞普路斯的国王埃瓦戈拉斯过分强大,以致独占整个岛屿,但埃瓦戈拉斯却一意孤行在岛上大肆扩张。

在这种情况下,波斯国王接受了塞浦路斯岛上一些城邦结盟的请求,对埃瓦戈拉斯宣战。然而萨尔迪斯和会失败的后一年,即公元前391年,雅典派胖洛克拉特斯率十艘三层桨战船支援埃瓦戈拉斯。

不幸的是,这些船只被斯巴达新派出的海军大将特琉提阿斯所俘获。但是雅典仍不放弃,公元前388年夏,它再次派卡布力阿斯率800持轻便小皮盾的士兵和10艘三层桨战船前去援助埃瓦戈拉斯。

据雅典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公元前389/88年写作的《普鲁图斯》一剧,公元前388年春,雅典与波斯国王的另一个反叛者埃及的阿科里斯结盟。它在亚洲的这些活动使波斯国王看到其恢复帝国的野心,迫使他重新考虑对希腊、尤其是雅典的政策。

第三,与斯巴达相较,雅典对波斯的危害更大。

虽然公元前391年斯巴达以罗德斯为基地重建其在爱琴海上的影响,但它更关注的是自己在希腊大陆的霸权,而不是小亚细亚城邦,这是它的一贯作法。同时,斯巴达自身的力量也不允许它与波斯继续争锋。

一方面它需在莱凯乌姆和奥科美纳斯各维持一支卫戍军团,以守卫他们的盟邦;另一方面,需进行科林斯战争,此战长期持续不决,已使它难以维继。在赫勒斯谤它的势力已被雅典将军伊菲克拉特斯牢牢牵制。

所以,此时它急迫地想停止战争,以集中力量保持在希腊的霸权。而雅典人一贯关注海上利益,在古典时代打败波斯后,建立起庞大海上帝国,这可能使波斯人至今心中不悦。

相比之下,雅典追求恢复海上帝国将对波斯造成更大的损害。此外,波斯内部除了上述的埃及反叛、塞浦路斯反叛以外,在中央附近还有卡都西亚人、在西部有皮西狄亚人、密西亚人、比提尼亚人等的叛乱活动。

这样,波斯就选择与斯巴达和平,迫使希腊城邦结束内战,从而挫败雅典趁机恢复其海上帝国的阴谋。因和约的主要内容是由波斯国王阿塔薛西斯二世下达的,故称《大王和约》,又因斯巴达的主要使节是安塔尔基达斯,故也称《安塔尔基达斯和约》。

和约的内容

可能在特拉西布鲁斯远征亚洲时,波斯国王就己洞察到了雅典的野心,遂用主和派提力巴佐斯接替主战派斯特鲁萨斯负责西部海岸事务,用阿利奥巴扎奈斯接替发尔那巴佐斯负责赫勒斯傍行省。

阿利奥巴扎奈斯是斯巴达贵族、外交家安塔尔基达斯的老朋友。波斯国王很可能想通过这些行动向斯巴达表态,此时波斯愿与斯巴达结盟,而这正是斯巴达求之不得的,遂任命安塔尔基达斯为海军大将、出使萨尔迪斯。在提力巴佐斯的陪伴下,安塔尔基达斯去苏萨觐见波斯国王,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即如果雅典及其同盟者拒绝接受波斯国王拟定的和约,那么波斯国王将与斯巴达一起迫使他们顺从。

公元前387年,安塔尔基达斯回到赫勒斯谤海岸后,集结了叙拉古的20艘船只、加上提力巴佐斯和阿利奥巴扎奈斯的船只共80多艘,控制了赫勒斯傍。

此外,据狄奥多鲁斯记载,公元前391年,处于爱琴海航道要冲的罗德斯内部再次爆发党派斗争,结果亲斯巴达派上台掌权,为防止对手起而举事,他们吁请斯巴达人的援助。于是斯巴达人派出舰队,不仅占领了克尼多斯、罗德斯,而且使萨摩斯反叛了雅典,并逐渐收复其他地方。同时,斯巴达人还不断扩充舰队,使三层桨战船的数目达到27艘,他们又重新控制了海洋。

至此雅典南北方两条谷物输入线都被斯巴达封锁了。昔日羊河战役中,来山德控制了赫勒斯傍海峡,切断了雅典北方的谷物路线。十八年后,伯罗奔尼撒战争末期的局面再次浮现,雅典被迫屈服。它的屈服对科林斯联盟的其它成员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如西利所说的:“虽然四方联盟各成员在形式上地位平等,雅典的领导地位没有从法律上规定下来,但是没有雅典人,其他成员不愿继续进行战争。”

此外,大部分科林斯人都想趁早结束这场战争,阿尔戈斯人也认识到他们的神圣月份已不能阻止斯巴达的入侵,尽管自己的梦还未圆,但和平已是大势所趋。

这样,公元前387年秋,提力巴佐斯召集所有想听波斯国王下达的和约内容的人到萨尔迪斯来。当所有的人都迅速到齐后,提力巴佐斯就向他们展示波斯国王的印玺,并宣读了文件:

“阿塔薛西斯二世认为这样是公正的,即亚洲的城邦,还有克雷佐门尼和岛屿中的塞浦路斯,都应属于他;其他的希腊城邦,除了雷姆诺斯、音不洛斯和斯基洛斯,应如以前一样属于雅典人以外,不论大小,都应独立。但无论两方中的任何一方,如果不接受这个和约,我都将和拥护这个安排的那些人一起,从陆上和海上用军舰和金钱,对其进行战争。”

这份训谕有两个特点

首先,它废除了公元前392年斯巴达对武拜所做的让步。这很可能是在前者的提议下做出的,此举对它至关重要,因为现在它有波斯的支持,比公元前392年要强大的多,它不会忘记当自己的一个军团在莱凯乌姆被雅典将领伊菲克拉特斯指挥的轻盾兵打得落花流水时,戒拜人所做出的反应;

其次,从和约的内容来看,阿塔薛西斯二世不仅威胁雅典人及其同盟者,而且也威胁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这可能是尽管安塔尔基达斯给波斯国王留下很好的印象,但他还不能完全信任斯巴达人,他要凌驾于两者之上,以使斯巴达和雅典互相制衡,利于自己操纵希腊的政局。

对于波斯国王奉行的这一政治立场,巴克勒作了阐释,指出,当时的政治现实使国王认识到,以自己的力量实现其意志,往往会激起希腊的一致抵抗。如他扶植希腊的某一主要力量,往往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被扶植起来的任何希腊城邦,如雅典、斯巴达等都会反过来对波斯的利益形成威胁。波斯国王也认识到,只有和平的希腊才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阿塔薛西斯二世的训谕只是一个一般性的文件,基本上可以肯定它并不是和约本身,因为它不符合和约的一般格式;作为一个和约,它至少需要依据波斯国王的这个训谕重新制作条款,并加上誓言、和约副本等等。

此外一些现代学者猜测和约还有别的具体条款,不可能仅有训谕中的两项条款;他们认为在后来的一系列修订和约中出现的一些条款,可能在《大王和约》中曾出现过,如每个城邦都应当拥有自己的领土,撤退驻外邦的卫戍军和总督、所有的海陆军军队都要解散,准许流亡者回国等。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些条款是如此的清晰精确,俱是希腊风云变幻外交经验的结晶,因而不经以后的外交风雨,它们不太可能在《大王和约》中出现。

此外,在公元前386年的情势下,《大王和约》中关于自治的含糊规定对斯巴达非常有利,因为它可以在波斯的支持下,随意解释、运用它们。譬如它以此为据,认为武拜控制的比奥提亚联盟的存在,违反了《大王和约》关于“希腊城邦均应自治”规定的精神,以此解散了比奥提亚联盟,从而打击了戒拜的势力,但是斯巴达却并不把《大王和约》关于自治的这一规定运用于自己控制下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认为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各城邦都是自由的。

参考文献:

李天枯:《古代希腊史》

塞尔格叶夫:《古希腊史》

徐松岩:《关于雅典同盟的几个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