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利,姚华的传奇一生与才能!

活跃于在上世纪初北京书画圈的人,几乎无人不知姚华的大名。在那个遗老遗少频出的时代,姚华与陈师曾一直被人奉为画坛领袖,他们推崇中国画要追求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的全面修为,将宋代以来的“士夫画”以及元、明、清三朝形成的文人画格局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随着时代审美的演进,这种注重文人内在涵养的绘画风气逐渐被新文化、新思潮所取代,甚至被批判为保守和落后。物换星移,时过境迁,当一股股“西风”吹过之后,当绘画越来越失去文化内涵之后,人们的审美又逐渐回归到风雅的本体。近些年,姚华的作品从无人问津慢慢变得红火起来,虽然尚未达到近现代一线大家的地位,但作为潜力股,已经成为中产阶级理想的投资对象。

那么,姚华又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他会成为与陈师曾齐名的全能型画家?我们先一探究竟。姚华,号茫父,民国初期誉满京华的一代通人、耆宿。若以成就论,称姚华先生教育家、古文字学家、戏曲理论家、曲学家、诗人、文学家、书画、工艺美术大师实不为过。以教育家言,姚华先生曾任北京女师大、京华美专校长,及清华学堂、民国大学、朝阳大学等校教授,尚被北京大学造形美术研究会聘为导师。

他在学术史上的贡献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其一,在古文字学方面。史学家张舜徽在其《清人文集别录》一书中评其为:“所学甚博,而尤精于许氏《说文》,一生肆力于文字诂训,可谓专精。”民初古文字学家丁佛言请姚华先生为其《说文古籀补补考》一书撰写序言,姚华先生的古文字学观点竟随丁佛言的这本论著一起风行。

其二,在戏曲界方面。《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收有姚华先生词条,定为近代戏曲理论家。当时北京戏曲界大家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很是敬重姚华先生,均拜他为师。而姚华先生与之交往也甚密,并经常互相切磋戏曲表演艺术,对清末民初京剧、昆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倡导地位。钱基博所著《中国文学史》,将姚华先生视为民初曲学家和散曲作家,可与王国维同列齐名。

其三,在文学方面。姚华先生最早是以诗人之名闯入文坛的。叶恭绰、徐志摩等名流大家,对姚华先生的五言古诗亦深感敬佩,曾分别撰文赞赏有加。姚华先生将泰戈尔的《飞鸟集》译为五言古诗,已是佳话。

其四,在书法方面。八十年代中期,刘海粟曾评价道:“作书如大匠造殿堂,以欧、颜为梁柱,六朝象赞为砖瓦,晋人行草为门窗帘幕,《石门颂》为匾额,高起高落,内敛郁郁之气,得金文倒薤法,笔先顿而后曳,方圆相济,笔情刀味如名流高座,意气慑人。”

其五,在绘画方面。姚华先生的画究竟有多好?请看刘海粟先生的一番自白:“读茫父书画,化身为梅林舞鹤,云海翔鹰,幅无大小,无不开阔,斯时斯地,吾土吾民之情,横溢画外,虽经百劫,甲子重周,展卷犹湿,若甫竣稿。窃谓读书之暇,得一小轩,一椅而外,不容他物,壁上挂茫父佳作一帧,煮茗焚香,日坐二小时,相对忘机,于愿足矣!”至抗日战争前,凡谈及国画大家,必曰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齐白石那是肯定的。

其六,在工艺美术方面。姚华先生在工艺美术方面的成就主要在刻铜品、唐画壁砖和西域古迹笺及颖拓上。郑振铎称其“唐画壁砖笺、西域古迹笺,虽仅仿古不同创作,然亦开后来一大派”;鲁迅先生则称其笺纸“大盛则在民国四、五年后之师曾、茫父……时代”。

通过以上文字的了解,我们约略可以知道为什么当年如此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死后声名全无,甚至在书画圈到了杳无音信的地步。姚华的一生是凄苦的,他从不刻意经营自己身后的名声,也没有“下自成蹊”的桃李之举,更没有在艺术界担任重要职务,因此,他死后的名气自然会一落千丈。

内容节选自《收藏投资导刊》杂志2017年11月刊总166期,作者木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