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園”前世今缘为百年建筑嵌入新的生命

“大宝,明天见!” “非遗,天天见!” 东城区永生巷4号的北京三露厂,是家喻户晓的大宝化妆品的生产线

“大宝,明天见!”

“非遗,天天见!”

东城区永生巷4号的北京三露厂,是家喻户晓的大宝化妆品的生产线。经过首创集团一年的改造,如今的三露厂,已经成为国内首家以非遗为主题的文创园区——“詠園”。

园区内,从大宝生产厂房改造而来的棠颂楼,将变成非遗企业的“新家”;有百年历史的九如楼,将成为创意大师们的会客厅。中国玉雕大师张铁成、凉山彝绣非遗传承人阿牛阿呷、著名设计师劳伦斯·许、著名服装设计师张义超,以及漆+空间、中外珐琅美术馆等非遗传承人和基于非遗发展起来的创意品牌,成为第一批入驻者。

▲“詠園”开园仪式嘉宾合影

1st

“詠園”前世今缘

“詠園”取自永生巷的“永生”,位于东城区东南部。历史上,这一带到汛期时,许多社会名士喜欢来到这里积善放生,感怀天地,渐成风气,此地也因此得名“放生池”。清末民初,成片的民房陆陆续续地在这里修建起来,逐渐形成街巷,取名“永生巷”。“詠園"延传永生巷,歌咏的是积德行善的中国传统文化。

“詠園”的前身,是北京三露厂,它更为人们熟悉的身份,是“大宝”化妆品的生产厂房。三露厂经过9个月的升级改造,面貌焕然一新,在重新梳理场地内部流线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同尺度、不同功能的节点空间,同时采用传统技艺打造的各种建筑小品,创造具有历史底蕴的节点空间融入当代园区,使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生。

6月28日,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首期非遗主题示范文创园区“詠園”开园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淮滨,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北京市人大常委副秘书长、教科文卫体办公室主任刘玉芳,北京市文旅局局长助理李旸,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俊彩,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副主席颜华,北京市文资办副主任董殿毅,首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爱庆,首创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首创置业董事长李松平,北京市三露厂党委书记张志利等领导出席活动,与各行业协会、企业、传统工艺工作站、高校、媒体、国内顶级设计师和各地传承人共同见证这历史时刻。

三露厂党委书记张志利在开园仪式上由衷地表示,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原来的老厂区就变成今天的非遗主题文创园,他特别震撼。他说,首创非遗让三露厂嵌入了文化的灵魂,园区整体改造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同时让老建筑焕发了新的活力,他代表三露厂感谢首创非遗这个平台,感谢首创人在老厂房升级主题文创园区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这一份认真、执着和专业,一定会给三露厂和“詠園”未来的事业发展带来保证。

▲三露厂党委书记张志利致辞

2nd

 “詠園”迭代新生

 “詠園”作为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首期落位文创园,以多样化空间形态,承载丰富的非遗业态,是国内首家多业态复合的非遗主题文创园。园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区域文化标签价值显著。

 “詠園”北侧“九如楼、“穆清楼””,均为民国末年百年建筑,原为南岗子教堂育婴堂。现作为“大师会客厅”、非遗平台销售展示终端“承启造物”,将非遗特有的文化韵味伴随着老建筑的每一块砖瓦和屋宇以及在这里将非遗技艺发展传承的匠人一起“历久弥新”。

▲百年建筑——九如楼

▲非遗平台销售展示终端“承启造物”


作为具有保护身份的百年历史建筑,“詠園”遵循文物古迹所要求的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原则,通过立面和重点保护空间的修复使之恢复历史风貌和韵味。在施工中具体体现在:使用传统手工工艺对总会外墙进行黄沙水泥拉毛饰面;通过采用西班牙传教风格的外窗木质遮阳板为原来的土灰色外墙增加特色。

同时,采取修旧如旧的装饰手法,剔除九如楼建筑抹灰装饰层并详细翻阅相关文献资料,最终恢复了其应有的历史风韵,并且在保护性修缮的同时,与北京古建筑修复专业团队-北京房修一所工作人员仔细探讨修复工艺,分层分块的对原有老砖石墙面进行打磨修复,重新对原有灰缝进行勾缝补强处理。

▲老城墙砖焕发新活力

九如楼的大师会客厅作为传习实践平台将推出一系列针对中小学生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培养下一代对非遗文化的了解与兴趣,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承启造物作为创新转化平台则是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整合多方资源,对非遗蕴涵的原创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进行二次研发,将非遗转化为可生产、可流通、可变现的商品和服务,让非遗重回市场。

对园区原来建造的非保护类既有建筑,在保留建筑自身特色的同时,通过新材料、新手法的植入和改变,营造出新的空间体验。南侧“棠颂楼”是原来的生产楼,已打造成高端定制、创新设计的非遗商街;东侧“琼华楼”将打造多功能沉浸式展厅,同时引入首创置业共享办公品牌“柚子胡同”,让小微企业更好发展。

▲首创置业共享办公品牌“柚子胡同”

3rd

“詠園”非遗之美

“詠園”二字的匾额为安徽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盈联匾额唯一的代表性传承人——徐淑华女士精心漆制。徽州楹联匾额是徽州地区的汉族传统文化。作为徽州文化的凭证见证了徽商的发展历史。徽州特有的耕读传家的传统,为徽州的楹联文化提供了创作与欣赏基础。同时徽州的特色建筑为徽州楹联文化的兴盛提供了物质基础。即使是最简单的“一进式”三厅两过厢也有将近二十根廊柱,这廊柱即为楹联文化的优良载体。

▲“詠園”匾牌

园区西侧力求复原京式建筑“西四牌楼”,采用新式钢架结构,达到新旧结合。牌楼基础采用曲阳石雕。曲阳石雕线条飞扬流动,发展了阴刻、阳刻、阴刻阳刻结合等多种线刻技法,线条的表现力在这里获得了充分的发挥。线条在曲阳雕刻中起着重要的造型辅助作用。在因线条作用而造成的不拘泥于形体外表的空灵的空间感中,有着一种与西方团块雕塑的实在空间感大相异趣的美感。牌楼匾额“物华天宝”,取自首创置业驻站单位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

▲牌楼匾额“物华天宝”

张彦老师是北京市砖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为詠园亲自设计并雕刻了园区大门上的砖雕,他在活动现场真情流露,并分享了创作的理念和感触。张老师团队特意花了半年多的时间,为了让作品体现“詠園”历史文化的传承,从永生巷的历史以及首创非遗未来战略部署的发展理念相结合。砖雕张保持了北京砖雕在雕技上,雕口落刀不改、一刀到位、不重口的精湛手艺,雕口或圆或直均齐整有力、刀刀见功夫。

▲北京市砖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彦先生致辞

“詠園"门口砖雕整体构图为中国古典建筑形态,主要画面为儿童扶栏放生及玩耍嬉戏,呼应了永生巷池水文化的溯源及流觞曲水的文人之美,同时又寓意了非遗事业的枝繁叶茂。北京砖雕位列中国砖雕艺术“四大名旦”(京雕、徽雕、苏雕、晋雕)之首,大多作为京城官吏、富豪宅院的厅堂、大门、照壁、祠堂、戏台、山墙和园林等建筑的装饰,形成了一种官式风格特征。

▲“詠園"非遗砖雕

▲一刀一刻尽显功夫

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逐步探索出一条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之路,“詠園”及其所承载的全新模式,让非遗所代表的东方美学和文化回归现代生活,重新焕发生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詠園”百年建筑的前身守护着历史文脉,首创集团将非遗创新发展镶嵌其中,为非遗传承保驾护航,让非遗光辉灿烂,光耀世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