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士人精神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画家付爱民 中国传统士人精神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发轫于上古时期的士人精神,本质是贵族

画家付爱民

中国传统士人精神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表现在哪里?

发轫于上古时期的士人精神,本质是贵族阶层子弟承担社会管理责任的一种精神文化。由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能够受到足够教育的只能是贵族子弟,因此贵族子弟就自然需要长期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职责。任何一种精神都是协调利益关系的砝码,精神上升,则物质利益的欲望能够得到适当的对冲。贵族子弟已经获得资源的垄断性,就需要有相当的付出精神,需要维护更多民众的利益,这些精神逐步在千百年间渗透进士族子弟的教育理念中,成为修齐治平的理想符号。随着教育的普及化下沉,社会中层也开始普遍接受这种教育理念。

但是随着农业区手工业的持续性发展,部分具有垄断性的手工业产业利润明显超过了普通农业,江南地区率先发展手工业,而粮食逐步开始依靠周边地区的盛产来供给。由于近古时期的物流成本高,一旦出现需求市场的波动就会构成初期的经济危机。而传统士人精神派生的管理核心意识是均衡的分配意识,并不擅长处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危机。故明末、清代的官员在危机出现之际,往往会选择敦促产业回归农业支柱本身,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明代嘉靖年间,城市经济的自由发展进程里,苏州曾一度出现了类似股份、期货一样的商品券市场,随着价格的涨跌出现难以预料的新经济模式。但是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的威胁,价格危机就会出现。但是,这种新经济是很值得持续探索下去的。可是读圣贤书的士人精神驱策下的官僚大脑,倾向于商家平价兑现,停止商品券的交易,让市场回归原始形态。


这样的事件可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付爱民线描

归纳起来,所谓的士人精神,是一种分蛋糕的古代思维模式,核心是公平和均衡制度维持下的可持续发展,但前提是资源丰富,远远大于需求。


进入社会发展阶段的转折期,这种思维模式,就会严重阻碍局部地区的发展。因为新时期,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创新技术,制作新的蛋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