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传奇·美丽中国 ㉚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推荐词
樟树是江西省省树,也是江西人心中的风水树和“神树”。江西“无村不樟,无樟不村”。植樟、爱樟、护樟是江西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所以,时至今日,樟树是江西古树名木中数量最多的树种。樟树原木、樟木制品、樟脑畅销国内外。樟树馈赣功不可没,国家林草局樟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江西实属名至实归。千百年来,樟树不仅是江西人乡愁的寄托,更是鲜活的遗产和发展的标志。
江西乐安古樟成林
樟树是江西省省树,更是江西人精神的图腾、灵魂的寄托,全省“无村不樟,无樟不村”。樟树别名香樟、木樟、乌樟、芳樟、番樟、香蕊、油樟、樟木子等,这众多名称大大地丰富了江西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可以说“若无樟,恐非赣”。
江西宜春靖安县双溪镇曹山村的千年古樟 舒敏瑞摄
省名省府省树均有樟
江西简称赣,赣代表江西,左章右贡合为“赣”字,别无他意。赣江由源于武夷山脉的贡江和源于南岭山脉的章江在号称“宋城”的赣州汇合而成,全长766公里,是长江第二大支流。章江水又称豫章水,出江西西南边陲林业大县崇义县聂都镇。豫章设郡是江西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豫章郡治南昌城。相传城南松阳门内有樟高七丈五尺(17.33米),大二十五围(胸围10米),垂荫数亩。在秦汉时期,樟通章,因樟木上有纹路,像文章之意,豫为高大,故豫章又作豫樟,取意樟树繁盛。
新中国成立后,经首任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提议,在苏联专家援建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大楼旁,专门拿出南北两块近6万平方米面积的“水蜜桃地”,由原省农林垦殖勘察设计院技术员划线定位,栽植了极具江西特色的樟树片林。70年来,该楼经历过大翻修和省政府办公楼迁移,但南北两片樟树林保存完好,枝干舒展繁茂、郁郁葱葱,是省会城市为数不多的珍贵森林景观。
原江西省政府大楼附近茂密的樟树林
1986年12月,江西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樟树不惧风雨寒暑顶天立地的气概和象征着江西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向上的气质,通过了樟树为江西省省树的决议。从此,爱樟、护樟、栽樟和合理利用樟树愈发成为江西群众的自觉行动。江西11个设区市,有9个市的市树为樟树。
樟树是江西人的精神图腾 舒敏瑞摄
以樟命名一座城市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跨赣江中游两岸,是中国唯一以樟树命名的城市。
江西全省范围内有5个乡(镇)的名称中含有“樟”字,包括樟树市樟树镇、德安县樟树乡、玉山县樟村镇、黎川县樟村乡和兴国县樟木乡。为何偏偏樟树镇演变升格为樟树市?
一是区位优势。樟树市地处江西中部,处于樟树树种的中心分布区,辖区内樟树资源非常丰富。清道光时期(1821—1850年)的《清江县志》中有记载:木之属有樟,诸材独此为最,故古称豫章也,以材著也。二是码头经济。早在先秦,先民便在袁河与赣江交汇的樟树镇渡口的樟树树荫下摆茶摊,交换产品。至三国时摆摊卖药,唐代建有药墟,宋代形成了药市,明代建有药码头,清代为南北川广药材总汇之所,进而发展为聚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闻名于世的药都,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说。三是泽庇各方。樟树市原名清江县,自公元938年设县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无论是县域范围、县府治所,还是隶属管理,一直在调整变化中,真可谓“清江难清”。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清江县,设立樟树市(县级市)后,经济上一跃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全国百强县市,社会民生稳定,回归了樟树树种固有的“根如磐石”、泽庇百姓的属性。
出门抬头便见樟
安福县严田镇五爪樟
樟树自然生长的区域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向南延伸的珠江流域和向东延伸的台湾地区。这犹如给地处长三角、闽三角、珠三角腹地的江西量身订做了适地树种。
江西位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的日照时数1600-2100小时,冬有严寒但时间不是太长,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均能使喜光耐湿略抗寒的樟树适宜生长。故江西人出门抬头便见樟。在城市,碰到树冠浓密高大,树叶芳香气味,八九不离十便是樟树。在乡野,樟树如影随形地存在着,是多少游子念念不忘的乡愁。
中国第一古樟林——抚州乐安县牛田古樟林
据统计,江西现存的古樟林多达300余处,其中胸围9米以上的千年古樟35处。
被誉为“樟树之乡”的安福县境内有两棵汉樟,树龄均超过2000年。严田乡严田村树龄2000年的汉樟,树高33米,胸围13.04米,需8个成人方能合抱,平均冠幅39米,占地1450平方米。“五爪樟”距今已有2000余年,传为汉代遗物,是安福文明古县的象征。安福县还有成材散生樟树11万多株,其中400年以上的古樟有8700多株。
安福枫田镇梅林村古樟林
抚州的乐安县,董姓族谱记载着“樟树好则风水好,风水好则人丁旺,人丁旺则财运兴”的祖训。
樟树王
上饶市浙源乡虹关的樟树
在江西的森林植被中,樟树是湿润常绿阔叶林最具显著特征的常绿树种,包括变异种黄樟。它们干形圆浑,四季常青,冠大荫浓、枝叶茂密、姿态雄伟,深受人们喜爱。它们也是史前的遗物,历史悠久,寿命可与松、柏比肩,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樟树枝密荫浓
樟木中国结
在江西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樟树因其树形大、常绿、庇荫广,能抗烟除尘,被作为城市行道树的主打树种广泛大量栽植。2018年,江西实现了11个设区市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这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省份。
每当春末,樟树开花,全省城乡到处芳香四溢,接续江西早春的油菜花,让江西大地的春天更长更富有生机与活力。樟树不随俗、不喧哗,一年四季,始终不懈地维持着常绿乔木的形象,默默进行着错季的落叶程序,几乎不为常人所觉察,表现出谦逊淡然的操守。古樟树是江西人心中的风水树。老百姓一般不轻易动它,即便是大炼钢铁的“大跃进”时期也是如此。
瑞金市黄柏乡柏村原始森林古树群
江西用樟有讲究
江西丰富的樟树和油茶资源是孪生兄弟。在古时,人们常用大直径的樟树制作榨油的工具。江西省内群山叠翠,风景优美,生长着大量野生油茶,吸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从开花、结果到采摘,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云滋露润,自然天成。樟木油榨坊选用百年古樟树树干制成榨具,精选优质野生茶籽为原材料,采用传统物理冷榨技术,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不仅确保产品原汁原味,还有清淡的樟树余香,香飘千里。
江南有四大名木,樟木、楠木、梓木和椆木。以樟木为首的四种名木江西均有分布。樟木材质致密坚硬美观,不易折断、不易裂纹、不易腐变,具有持久的香味,能抗虫蛀,是上等雕刻材料,加之广布易获取,江西人对其特别青睐。樟木箱是江西姑娘出嫁必备的嫁妆。
果喜雕花樟木箱
樟树的根茎叶花果均可提制樟脑、樟油,油中含有桉叶素、黄樟素、芳樟醇、松油醇、柠檬醛等多种重要成分,是国防、医药、化工香料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按照叶油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可将天然樟树分为5大品系:芳樟型、脑樟型、油樟型、龙樟型、异樟型。
樟脑油和冰片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1986年,吉安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樟树资源调查中,首次发现了樟树新生类型龙脑樟,这在野外是“万分之一的运气”。
成年龙脑樟结实量多,种子11月下旬大量成熟,种子较大,千粒重162-210克。龙脑樟含有天然d-龙脑,具有通诸窍、散郁火、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化痰等药用功能,常作为“药引”,增加了其他药物在“抗菌、抗炎、抗妊娠、止痛、疏通心血管”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以其制成的梅片又称冰片,是历代皇宫的“贡品”。2005年版中国药典已将其收载为天然冰片新来源,改变了我国曾从印度尼西亚等地输入天然d-龙脑的历史。
1997年,吉安天然冰片厂获得了国内唯一一家天然冰片生产许可证。冰片厂利用龙脑樟矮林作业技术获取新鲜枝叶,突破了原材料瓶颈,2004年利用重结晶的方法实现了天然冰片生产新工艺。
树木档案:
樟,是樟科常绿乔木树种,产我国南方及西南各地,越南、日本等地亦有分布。樟树根系深、抗逆性强、寿命长。樟树的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能提取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叶互生,卵形,上面光亮,下面稍灰白色,离基三出脉,脉腋有腺体。花期4-5月,圆锥花序腋生,花绿白或带黄色。果期8-11月,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紫黑色。主要生长于土壤肥沃的向阳山坡、谷地及河岸平地。
作者简介:
郭英荣 江西省林业局生态文化建设管理中心教授级高工,硕士,主要从事生态文化建设与管理。
卢建红 江西省林木育种中心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晏雨鸿 江西省林木育种中心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植物引种与试验。
揭二龙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树木栽培、引种驯化、古树更新复壮研究。
《中国绿色时报》2019年7月4日
树木传奇向您约稿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
从3月12日植树节开始,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亚太森林组织联合启动“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活动,向树致敬,感恩那些赐福中国的树木。
每一种树木,都是一本活的史书、一部美的传奇。古往今来,在中国人的生存繁衍、民俗风情、社会经济、民族性格乃至文明演进、国家发展中,树木的影响总是无处不在。
“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活动,通过专家、媒体与公众互动,从生态、经济、社会、历史、审美、人文等方面,揭示一种或一类树木的独特价值,及其对中国和中国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向公众传播树木知识,弘扬森林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特开辟《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大型专题栏目,全年面向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科普作者和热心公众特约征稿,并将适时推出“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众排行榜网络投票活动,结集出版面向公众的树木科学与森林文化读本。
同时,中国绿色时报社、中国林学会、亚太森林组织联合推出“树木传奇·美丽中国”全国摄影大赛,有奖征集树木摄影佳作,邀请摄影师和发烧友聚焦深受国民喜爱的树木,用镜头发现四季树木的自然形态之美,用影像记录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了解“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系列活动,可关注“生态话题”微信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也可致电编辑部咨询,电话:010-84238477、84238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