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刚刚,良渚申遗成功

来源:浙江之声

北京时间7月6日下午

中国良渚古城遗址

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

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55处,位居世界第一。

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良渚

5000年前,中华文明的璀璨正是从这里开始

(阿塞拜疆世遗大会会场)

一处古墓,一些美玉,一片宫殿……

良渚总是抽丝剥茧般吐露自己的秘密

直到战火纷飞的上世纪30年代

25岁的民国青年施昕更

推开了良渚遗址的大门

(1936年施昕更先生首次发现良渚遗址群)

八十年后,他的后人施时英“接棒”

用默默守护续写着“良渚故事”

对于遥远的五千年,我们不再迷茫

施昕更、牟永抗、王明达、刘斌、王宁远……

四代考古人,前赴后继

(浙江考古人在良渚遗址现场)

(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的陪同下冒雨查看良渚古城遗址)

漫步良渚古城

一草一木、一石一瓦

都隐藏着来自千年先人的语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

这个儒雅的西北汉子

为良渚倾注了30多年的心血

他通过一大片石头

找到了与“她”对话的纽带

(刘斌在良渚古城北城墙遗址)

刘斌和他的浙江考古团队不仅

发现和确认良渚古城外郭城

证实良渚古城由内而外具有

宫城、内城、外郭的完整结构

还发现和确认良渚外围水利系统

它比都江堰还要早两千多年

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系统

他们发现了

广阔的古城,有四个故宫大小

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

等级严明的墓地

具有信仰与制度象征的玉器

他们还从河道的淤泥里

发现了大量陶器、植物和动物骨头

(“玉琮王”神人兽面纹 )

5000年前的先民们

从那时便已开始

养猪,种水稻、菱角

吃芡实、杨梅、桃子和杏……

这些“石破天惊”的发现

无不展现着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良渚先民高超的智慧与诗意

5000年前,

良渚君王俯瞰着自己的城池

5000年后的今天,

刘斌和他的伙伴们

穿过宋代酒肆的残垣断壁

望见了那片熊熊燃烧的篝火

“很高兴能够申遗成功,能够发挥遗产价值

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五千年前也不落后

也会觉得是我们考古人的一种贡献

但对工作还是没有改变

我们还是会根据学术研究目标去做。”

从1994年起,国家文物局首次

将良渚遗址群推荐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预备清单

到2018年正式递交材料

中国四代考古人近百年的坚守

都浓缩在了5300多页的申遗文本中

良渚申遗总顾问陈同滨说,

申遗成功的这一刻,一切都值得

“良渚古城遗址考古界、史学界

八十三年、四代人,非常不容易

我们中华文明起源已经坐实了5000年

填补了长江文明的大河文明的空白。”

来源:浙江之声记者王娴、王思思、王途越、涂希冀、余杭台许永杰,实习生金康、彭昳旻、洛通

责任编辑:杨雅琳(EN051)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