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元素缺失?仇英《桃源仙境图》画的竟不是桃花源?

仇英《桃源仙境图》的画面本身便缺少了《桃花源记》文本中的基本元素,传统的『桃源图』表现的是武陵人发现桃源的故事,而现存的『桃源画』多能通过画面看出这一主题,但《桃源仙境图》则不然,将它与其他『桃源画』进行对比便不难发现其元素的缺失。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66.7cm×175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66.7cm×175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山洞的不同表现

『山洞』是《桃花源记》中武陵人发现并进入桃源的地点,也是『桃源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赵琰哲的《明代中晚期江南地区〈桃源图〉题材绘画解读》中概括了『桃源画』的三个构成要素:洞、水泽、渔人与田地,每一个部分都暗喻了一种隐居的思想,她认为明代时期画家开始着重表现《桃花源记》中的『洞』,一方面与明代中晚期江南文人喜好旅游、尚险探奇的探洞喜好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江南山洞带有『洞天福地』的道教隐居含义有关,这是比较可信的。

仇英 桃花源图 局部

仇英 桃花源图 局部

陆治款的《桃花源图》之局部

陆治款的《桃花源图》之局部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 局部

文徵明 桃源问津图 局部

明代文人探洞是一种旅游风尚,因此沈周曾作《张公洞图》,考证资料发现张公洞与张果老修真处密切相关,于是可以得出这些『桃源画』中的山洞代表『洞天福地、道教仙境』的结论。但若对比众多『桃源画』与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可以明显发现,它们对洞穴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传统『桃源画』中的山洞呈现出明显的故事性,如仇英的长卷《桃花源图》,陆治款的《桃花源图》,文徵明的《桃源问津图》,钱选的手卷《桃源图》等表现的都是武陵人发现山洞并进入其中的场景,画中有人物也有洞口。明代袁尚统所画《桃源洞天图》将山洞作为画面中最重要的部分,山洞占据了近一半的画幅,但是即便如此,画家仍然画出了正在进洞的人物和洞口停泊的小船。

袁尚统 桃源洞天图 局部

袁尚统 桃源洞天图 局部

南宋马和之的《桃源图》画面最右端水中停泊一条小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著录为宋院本画的无名款《桃源图》的画面右下角为半截小舟停在洞口,清代黄慎的《桃花源图》中只剩洞前的一条空船,表现的是『便舍船,从口入』的场面,吴毂祥的《桃源图》中同样有一条空船停在山洞口,石涛的《桃源图》卷也描绘出了『舍船』与『遇到桃源人』的场景,丁云鹏的《桃花源图》也有类似于山洞的表现,且同样可以发现洞前有一只船,船上有一人。这些『桃源图』无一例外地都画出了洞口和入洞的人或空船,显然是对《桃花源记》文本故事的再现,未曾发现如仇英《桃源仙境图》中一样的『洞前白衣人』的画面。

黄慎 桃花源图 局部

黄慎 桃花源图 局部

吴毂祥 桃源图 局部

吴毂祥 桃源图 局部

石涛 桃源图卷 局部

石涛 桃源图卷 局部

丁云鹏 桃花源图 局部

丁云鹏 桃花源图 局部

『探洞』的场景作为《桃花源记》中的一个情节与张公洞所代表的道家修仙的思想是不同的,陆治将洞作为画面主体表现,仇英所画的山洞与沈周《张公洞图》十分相似,二者应是表达了相似的观念,但不能以偏概全地将明代『桃源画』中的『探洞』全部理解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良田美池

田舍和池塘也是《桃花源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应了文本中『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描写,田与池代表了桃源中人们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和避世而居的悠闲心境,与武陵人所处的动荡社会形成鲜明对比,在传统『桃源图』中均有表现。

顾符稹 桃花源图 局部

顾符稹 桃花源图 局部

石涛 桃源图 局部

石涛 桃源图 局部

吴毂祥 桃源图 局部

吴毂祥 桃源图 局部

如丁云鹏的《桃花源图》,陆治的《桃花源图》,钱选的《桃源图》卷,文徵明的《桃源别境图》和《桃源问津图》,袁尚统的《桃园洞天图》,周臣的《桃花源图》,清代黄慎的《桃花源图》,顾符稹《桃花源图》,石涛的《桃源图》,吴毂祥的《桃源图》等。明代钱毂的《桃花源图》中虽没有农田,但是却描绘了众多渔夫一同捕鱼的场面,这与吴伟的《渔乐图》十分相似,王翚和恽寿平的《桃源图》则画出了放牧的场景。

钱毂 桃花源图 局部

钱毂 桃花源图 局部

农田和农舍代表的是远离世俗的生活状态,所以许多画家都喜作『桃源画』来表达这种向往隐逸或者逃离现实苦闷的心境。朱耷曾书写长卷的《桃花源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以表达亡国的悲痛和不仕归隐的心情,卷前配有一段清代的『桃源画』,作者不详,画面主体为右侧的山洞,洞中有几个垂下的钟乳石与《桃源仙境图》中的相似,但在画面的左上方,虽然着笔较少,但画家依然对农舍进行了表现。清代袁耀的《桃源图》卷没有描绘出山洞和渔船,但是却画了田地和耕种场面。

朱耷书法前的“桃源画”山洞

朱耷书法前的“桃源画”山洞

朱耷书法前“农舍”

朱耷书法前“农舍”

袁耀 桃源图卷 局部

袁耀 桃源图卷 局部

清代汪奎的一幅绣品《桃源图》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表现的是初入桃源的场面,武陵人位于画面中心,手拿船桨,其身后岸边停着一只空船,桃源中的一只狗正在桥上朝着此人吠叫,远处村中人纷纷出门迎接。

汪奎 桃源图卷 绣品 局部

汪奎 桃源图卷 绣品 局部

桃林

除了上述众多的『桃源画』之外,也有部分『桃源画』如《桃源仙境图》一样没有表现故事本身,而是描绘了单一的场景,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王蒙的《桃园春晓图》。画中没有人、山洞或良田,但是这幅作品给观者呈现了一个桃花盛开的景象,桃树生长在溪流两岸,正是《桃花源记》中的『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生动展现。

明 蓝瑛 桃花渔隐图 蓝瑛 绢本设色 67.8cm×189.6cm 故宫博物院收藏

明 蓝瑛 桃花渔隐图 蓝瑛 绢本设色 67.8cm×189.6cm 故宫博物院收藏

明 蓝瑛 桃花源 檀香山艺术学院藏

明 蓝瑛 桃花源 檀香山艺术学院藏

蓝瑛曾作一系列以『桃源』为名的作品,有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桃花渔隐图》,檀香山艺术学院的《桃花源》,青岛市博物馆的《桃源春霭图》轴,还有一幅传为蓝瑛的《桃源仙境图》,上有款识『树树桃花烂似霞,宛如棹入武陵源。互歌相答浮香远,不是秦人避世赊。蓝瑛并题』。后钤『蓝瑛之印』『田叔父』。这些『桃源图』构图极为相似,均没有故事情节的表现,只描绘了溪流和两岸的桃花以及顺水而下的船只。《桃花渔隐图》的题识中道此画法赵松雪,且其作于乙未二月朔,即清顺治十二年,根据赵孟的遗民身份,画名中『渔隐』二字以及成画时间推测,蓝瑛可能是想要借画表达归隐避世的心境,而这些画作并不重视对故事本身的展现。王翚的《桃花渔艇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描绘了相似的景色,一只小船顺流而下,两岸桃花盛开,缤纷灿烂。

明 蓝瑛 桃源春霭图 绢本设色 86.2cm×186.5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明 蓝瑛 桃源春霭图 绢本设色 86.2cm×186.5cm 青岛市博物馆藏

明 蓝瑛 桃源仙境图 绢本设色 尺寸不详 拍卖品

明 蓝瑛 桃源仙境图 绢本设色 尺寸不详 拍卖品

仇英的《桃源仙境图》中没有表现武陵人发现桃源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用『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场景暗示桃花源,更没有桃源中人生活的农耕场景,如此看来,它没有任何元素可以体现《桃花源记》文本的主题。

本文节选自《荣宝斋》2017年12月刊《仇英<桃源仙境图>绘画主题研究》,作者:柳雨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