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悬梁、锥刺股”也是千年愚民教育的一部分

​​“头悬梁、锥刺股”也是千年愚民教育的一部分

乔志峰

说到中国流传最广的劝学故事,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绝对排在前几位。

囊萤映雪中的“囊萤”,说的是晋代车胤的事儿,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自小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灯油,夏天的时候就用纱布袋把捉来的萤火虫装起来,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光亮进行读书。

凿壁偷光,说的则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的事儿:匡衡读书很勤奋,也是因为家贫买不起蜡烛,而邻居家点了蜡烛,于是匡衡就把墙凿了个洞,以书映光而读之。

null

听起来似乎很励志,也很感人。可是,如果稍微用点脑子、理智地想一想,就知道“故事里的事”不符合常识。鲁迅在《难行和不信》一文中就写道:“这些故事,作为闲谈来听听是不算很坏的,但万一有谁相信了,照办了,那就会成为乳臭未干的唐吉坷德。你想,每天要捉一袋照得见四号铅字的萤火虫,那岂是一件容易事?但这还只是不容易罢了,倘去凿壁,事情就更糟,无论在那里,至少是挨一顿骂之后,立刻由爸爸妈妈赔礼,雇人去修好。”确实,车胤夜以继日抓萤火虫,还有时间和精力读书吗?匡衡挖人墙角,应该已经涉嫌“损坏公私财物”了吧?万一把房子挖塌了,说不定还会闹出人命的。这人咋如此自私自利呢?太缺乏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了吧?

其实,这还算好的,还有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狠、更变态的,比如头悬梁、锥刺股。

头悬梁,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把自己的头发吊起来,一打瞌睡就扯一下,真是想想都疼。如果瞌睡打得有点猛,会不会连皮带肉带头发都扯下来?这不自虐狂嘛。

锥刺股那位哥们儿,已经不是自虐了,简直是自残。《国策·秦策一》载:“(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像这样血流如注,还能愉快地读书吗?一把烂锥子不消毒在身上扎来扎去,这不得把大腿扎成筛子啊,吸毒人员的也不敢这么干,他也不怕得破伤风!人体能有多少血,失血过多是会嗝屁翘辫子的啊。

如果上述故事是民间传说倒还罢了,可看看有些故事的出处,《晋书》、《汉书》等等,那都是“正史”啊。尽管“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也不能信口开河、胡言乱语,基本的常识和逻辑还是要讲的。正史中充斥着此类乱七八糟的东西,难免让人怀疑“正史不正”、掺杂了太多私货。

null

尤其可怕的是,此类似是而非甚至荒诞不经的东西,不仅堂而皇之“名垂青史”,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教育子女和学生的经典案例。很难想象,这些谬误百出、血淋淋的“先进典型”和“光辉榜样”,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劝人向学,当然是好的,但为了弘扬所谓的“正能量”就胡编乱造,未免过分了。这不仅是欺骗,也是误导,甚至可以说是千年“愚民教育”的一部分。

不得不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太多虚伪、虚假的糟粕,只要事先预设一个“政治正确”的前提,就可以不讲常识、不讲逻辑、不讲事实。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了“真理”,反智教育重复一百遍,就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和最基本的甄别能力,一味盲从,书上写的都是对的,对“圣贤之言”只能全盘接受,不敢质疑,甚至从未想过质疑。像鲁迅这样的清醒者虽然有,却实在少之又少。

所幸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人思想的解放,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对权威说不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年轻人。最近就有两则小学生质疑课文的新闻:其一,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对鹬蚌相争提出异议:“蚌的肉被鸟嘴夹住,蚌又用壳把鸟嘴反夹住,它们是怎么开口说话的?”其二,福州8岁的小男孩小冯认为语文课本里的《羿射九日》有描述不当之处,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羿是怎么蹚的?

最好的教育是教孩子学会思考。孩子学会了思考,就能具备独立的人格,社会就能有进步。而为他们创造更宽松的社会环境,鼓励他们思考、支持他们思考,是我们所有人的义务和责任。

null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