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为何会使草原频频爆发瘟疫,什么原因让蒙古人口持续减少

乾隆皇帝当年在承德看着避暑山庄外一座又一座的寺庙,不禁写出“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英勇善战

乾隆皇帝当年在承德看着避暑山庄外一座又一座的寺庙,不禁写出“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的诗句。英勇善战的蒙古民族在清朝统治下的两百多年中,不仅失去了往日的雄风,而且人口还在持续减少。

很多人都将其归结为佛教宣扬隐忍向善,清规戒律也的确阻碍了人口发展。可是清朝最大的敌人噶尔丹就是藏传佛教的四世温萨活佛,他利用宗教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却为何异常强大。

早在忽必烈时代,藏传佛教就通过八思巴传入蒙古,但信徒仅限于蒙古上层,普通牧民依然信奉萨满教。不过随着格鲁派,即黄教崛起后,佛教逐渐在被普通牧民所接受。

十六世纪初,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俺答汗结束了蒙古诸部长期的内讧,还迫使明朝开关互市,终止了双方长达200年的纷争。俺答汗率领蒙古再次走向辉煌,但依然每天活在惊恐之中,生怕被更强、更年轻的首领取代。

俺答汗的担忧很快在遇到黄教高僧索南嘉措后烟消云散。他在牧区强制推广黄教,让僧侣用教义规劝牧民,还借助宗教理论宣扬自己是忽必烈转世。

同时索南嘉措也宣称自己是“八思巴”转世,双方默契地重现了当年忽必烈与八思巴的相遇。俺答汗靠着宗教的力量终得善终,而索南嘉措也借助蒙古的军事力量牢牢掌握了藏区的教权。

俺答汗之后,蒙古各汗登基后都要携带重金进藏熬茶,换取一个尊贵的宗教身份。久而久之,黄教就有了左右蒙古政权的影响力。黄教势利最鼎盛时期,新疆伊斯兰教的白山派斗争失败后,竟然跑到藏区请黄教出面替其调停。

清王朝很早就意识到,谁控制了黄教,谁就掌握了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乃至中亚草原的主导权,所以从康熙起,清政府不断扶持黄教,雍正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府邸,也就是今天北京的雍和宫,但他们目的却是为了控制蒙古,而不是弱化蒙古。

在各方势力的共同努力下,草原上的寺庙越来越多,装饰也越来越华丽。佛教的兴盛除了让蒙古社会财富畸形分配、大量壮丁出家等问题外,还来有瘟疫。这是清政府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为了方便礼佛,牧民逐渐放弃了原有的游牧生活,过上了以寺庙为中心的半定居生活。寺庙周围开始出现集市,后来又逐步发展为城市,这对蒙古社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人口聚集必然会爆发瘟疫。牧民对传染病没有任何抵抗力,仅是因为彼此住得远,天然具有病毒隔离区,所以游牧民族几乎不知瘟疫为何物。

随着准噶尔汗国在噶尔丹策零手下走向巅峰时,由于寺庙大量兴建,导致牧民之间爆发了大规模天花疫情。乾隆趁噶尔丹策零去世后的内讧,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准噶尔的老巢伊犁,但是又很快被阿睦尔撒纳赶了出来。

乾隆本以为此次用兵又会向以往一样变成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不过清军很快发现准噶尔的部队越打越少,越打越弱,直到最后阿睦尔撒纳自己也得了天花,病死在俄国。

据说这一次天花夺走了准噶尔超过四成的人口,所以乾隆才会说出“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草原卫生条件有限,牧民又缺少防御瘟疫的必要经验。天花好不容易被送走后,清末民初梅毒又在草原肆虐,这次就连牧区的地位最显赫的高僧都因患梅毒而双目失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