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自己的往生品位,现在就知道

文字音频丨整理自导归极乐网 智圆法师《念佛警策》  九品四土,不必问他人  【信愿既具,念佛方为正行

智圆法师《念佛警策》

 九品四土,不必问他人 

【信愿既具,念佛方为正行,改恶修善皆为助行。随功力之浅深,以分九品四土,纤毫不滥,只须自己检察,不必旁问他人。】


信愿具足并越来越真切以后,念佛才是正行,才算走上了往生的正途。如果信愿不具,光是念佛,其实还不能成为即生往生的具足因。也就是没有信愿而念佛,虽然可以种下远因,可以修福报,可以得到很多好处,但是由于自心不肯去,就不可能被勉强拉去。自己愿意走这条路,才会上路并实现结果;自己不想走这条路,即使念佛也不会达成往生。

念佛成为正行时,改恶、修善、回向等都可以成为助行。随着自身修进功夫的深浅,相应就有九品、四土的果位差别,一丝一毫都不会错乱,这便是缘起无虚误的道理。怎样种因,就怎样得果,功行上有什么差别,果报上就有相应的差别,即所谓“果随因行,丝毫不爽”。只应当在自己的心地上去检验,不必去问别人,心上如何起心修行是因,以此因来决定果报,绝不是通过其他方式来决定。总而言之,因缘全在于自心。

 自身功行生九品 

【谓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散乱渐少者,即是下品中生。便不散乱者,即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不起贪嗔痴者,即是中三品生。念到事一心不乱,任运先断见思尘沙,亦能伏断无明者,即是上三品生。故信愿持名念佛,能历九品,的确不谬。】


如何来检验自身的功行以及往生的品位呢?如果有深心切愿念佛,而念佛的时候内心多有散乱,就是下品下生;散乱渐渐减少,就是下品中生;已经不再散乱,就是下品上生。念到事上一心不乱,不再被其它境缘所转移、不再起贪嗔痴时,就是中三品生。念到事上一心不乱,能够任运断除见思、尘沙烦恼,也能伏断无明,就是上三品生。所以信愿持名念佛能够遍于九品阶位,的确无有错谬。

此处所说蕅益大师在持名功夫上分成的九品,以及各自所得的果位差异,我们不能简单将其等同于《观经》的九品。九品可以有多种涵义,按照心上持名功夫的浅深而分,当然和《观经》九品不同。

 持名一法净四土 

【又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惑往生者,即是凡圣同居净土。见思断尽而往生者,即是方便有余净土。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者,即是实报庄严净土。持到究竟之处,无明断尽而往生者,即是常寂光净土。故持名能净四土,亦的确不谬。】


信愿持名的法门不仅能够遍于九品,而且能够证到四土,其中情形即是:当信愿持名消伏了业障,而带惑往生,就是凡圣同居净土;如果断除见思烦恼而往生,就是方便有余净土;进而豁破一分无明而往生,是实报庄严净土;持到究竟处,无明断尽而往生,则是常寂光净土。所以,以持名一法能净四土,也是的确不谬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