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造车新势力发展得如火如荼,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是大家公认的新趋势,其中“OTA升级功能”则成为了不少新势力车企为其旗下新车造势的一大亮点。然而曾几何时,以蔚来ES8为代表的新势力车型,在当时接受媒体测评时,360°全景影像、车载行车记录仪、驾驶辅助Nio-Pilot等并没有开放,这些预埋的硬件需要等待蔚来不知道等待多久的OTA升级来完善,因而经过这事件之后,蔚来口中的OTA反而成为了其最大的软肋,那么OTA是什么?我们到底需不需要它?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OTA技术?
OTA技术是什么,到底神奇不神奇?
OTA技术的英文全称为Over the Air Technology,所谓的空中下载技术,其实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进行无线系统升级,咱们身边最简单、直接的例证就是苹果手机iOS系统自动升级,而汽车上的OTA则是对车载应用、多媒体系统或整车底层系统进行升级。其实技术并不复杂,有媒体老师说过:“OTA简单理解就是用流量升级”,只要车机内搭载了SIM卡模块或者WiFi模块,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终端、汽车智能设备模块,什么都能够OTA,说到底一点也不神奇。
为何最近OTA升级的热点一个接一个?是因为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把它当作了卖点大肆宣传,想一想如果OTA只是升级车机的系统界面、UI、车载APP、功能逻辑、多媒体系统,那这种OTA他们势必没有任何宣传的热情,新能源汽车的OTA深度改写了车辆运行的底层软件,由于整辆汽车的动力系统、制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所有跟车辆行驶有关的系统都转向了电子化,OTA随时可以对其进行“控制”、“改写”,从而改变车辆的“性能”或“脾气”。
例如特斯拉Model X通过OTA百公里加速可以从5.2秒缩短至4.7秒,Model 3可以通过OTA把刹车距离缩短6米,还可以通过OTA刷出圣诞节彩蛋,当然让人心驰神往。
为何传统汽车企业不热衷OTA?
许多人用惯了智能手机系统如iOS升级,所以希望汽车也能够同样具备这样的特点,但是从根本逻辑上来看就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智能产品可以抢先上市,然后通过OTA来不断完善软件上的问题,从而改善产品BUG;但是汽车产品绝对不行,将“半成品”推向市场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数码产品如果有缺陷,最多也就是损失功能,汽车有问题或缺陷则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影响的是车主及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
这也就决定了传统燃油车基本不会热衷去做OTA,一辆车的研发周期通常是4-5年,需要在各种工况和用车环境下进行充分测试,尽可能地发现并解决所有问题,然后才推向市场,即便如此,那些造车经验丰富的大厂仍然会出现重大问题实行全面召回的情况,可见汽车产品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充分测试有多复杂、重要,汽车主机厂家对于量产车型的发布也是慎之又慎。
从用车经验上来看,你见过哪辆燃油车放在那没有动,它自己在刷ECU吗?说到底,还是因为传统车型底层系统OTA蕴含的风险太高,传统燃油车的动力单元非常复杂,喷油量、节气门开合、刹车系统、换挡逻辑、转向比、悬挂风格等等参数标定,耗费了数年甚至上千名工程师的精力心血,调试好量产的状态绝对是最佳状态,刷ECU改性能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像电动系统那么简单直接。传统汽车厂商不是不能OTA,而是不愿意,这只是新能源汽车品牌热衷的“宣传卖点”。
因此,传统汽车企业即使做纯电产品也是在上市前经历“千锤百炼”的测试,并没有把所谓的OTA放在眼里,如奥迪e-tron、捷豹I-PACE、奔驰EQC这些豪华品牌的电动车型,仅仅因为不支持整车OTA,所以被某些品牌水军在网络上恶意攻击为“老年代步车”。我们为何对传统汽车品牌召回事件如此敏感,而又对某些品牌的OTA说辞如此宽容,这实在是不太公平。
OTA技术的弊病在那里?
首先,OTA给予了主机厂控制汽车更多的权限,也会默默采集上传了车主很多的隐私,比如车辆位置、形势轨迹、图像信息和音频信息,这在蔚来的隐私政策中都有详尽的表述,无论车企是基于怎样的目的,智能化只能是在隐私保全的前提下开展。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你买了一栋智能住宅,却发现基于安全或莫名的理由,家里有众多摄像机和隐藏麦克风无时无刻地收集你的信息,是不是会觉得很不自在甚至毛骨悚然?更进一步,如果汽车企业在服务器安全层面被黑客攻破,不仅海量的用户数据被泄露,而且未来像《速度与激情》那样被黑客入侵,海量的汽车被远程OTA控制后,可以轻易打开车门、启动汽车,甚至启用自动驾驶模块来执行某些任务或指令,成为大规模危险武器未必没有可能,这时的安全又有谁来保障?
其次,主机厂OTA往往会沦为一种可耻的借口,为了抢先上市,而提前将功能未完善的“半成品”推向市场,让付款消费者来充当“小白鼠”或者“风险承担者”,而车企则后期借OTA升级来弥补原本测试阶段的缺失,反而忽悠消费者“这是一辆不断生长的汽车”。
再次,一旦量产车辆出现大规模质量问题或生产缺陷,OTA也容易成为“大规模召回”的替代词或遮羞布,厂商通过OTA对行车电脑底层调试和运行逻辑的任意修改,也让OTA变得更加危险。
如何正确看待OTA?有了OTA就可以不召回?
OTA自然是当前信息通讯和汽车技术的进步体现,但是它绝对不是什么高科技的象征,我们不能一味地神话OTA技术,像苹果智能设备的iOS升级一样来看待车载多媒体系统的功能升级,但是涉及到汽车硬件、车主隐私数据、行车安全和操控层面OTA升级,都应当给与正确的审慎态度,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消费者应当保留合理的知情权、决策权和投诉权。
同时,车企假借OTA来规避召回事件,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可怕的潜在动作。有人说OTA自动升级搞定的事情,为什么需要开车亲自回4S店去通过召回改善?召回是汽车企业负责任的体现,同时也能反向鞭策车企在推出量产车型前充分做好所有的测试环节,不能不负责任地将有隐患、有缺陷的“半成品”推向市场,未完善就是未完善,不成熟的产品不能“劣币驱逐良币”,耗费了大量的资金、精力、时间来锤炼的成熟产品遭受到不合理的恶性竞争。
此外,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相比普通燃油汽车企业更愿意炫耀OTA功能,这并不是代表着传统企业不会做OTA,相对而言电动汽车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数字化更明显,他们更缺乏测试条件和研发积累,在汽车产品本身的属性调教方面缺乏经验,许多品牌为了抢夺“新能源补贴窗口期”从而赶工明显,在造车环节上借助OTA偷了不少“懒”,产品功能不成体系,甚至是预埋硬件,后期希望通过宣传OTA来掩盖当前产品尚未完善的现实。老老实实做好设计、测试和研发环节,旗下产品各方面都打磨成熟了再量产推向市场,一旦出了问题该召回就认认真真通过召回制度来解决,这才是负责人的汽车企业该有的态度,而不能急功近利地玩噱头。
小结
即使傲娇如苹果,iOS系统每次升级,都会询问客户要还是不要,把升级内容一一告知,而汽车产品肩负着更多的行车安全责任,OTA不可以是挡箭牌,也更不是什么高科技,也更不是没有经过完整行车测试、存在重大安全/功能缺陷时背锅的接口,“不该是规避一辆车一切不足、缺点、完成度低的完美接口”(来自38号)。作为车主和旁观者,我们更不能相信一台交付时功能不完善、需要通过不知道哪天的后期OTA来弥补、弥补了什么效果也不知道的车,就一定比哪些功能完善、出厂即完成了所有测试的产品更好、更智能、更厉害,请某些媒体朋友不要再颠倒黑白、扰乱视听了,OTA就是OTA,没有那么神奇,也没有那么值得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