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慈禧心腹官居两广总督,不料阴沟里翻船,一张照片断送前程

张之洞、袁世凯、岑春煊被称为“清末三屠”,其中“官屠”岑春煊以弹劾官员著称于世,不过相对于张、袁二人来说,他的结局是最差的,因为在官场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被慈禧一撸到底。而且颇有意思的是,岑春煊被赶下台的原因也较为奇特。

null

岑春煊,广西林县人,其父是云贵总督岑毓英。他于1885年中举人,1889年以五品京堂候补补光禄寺少卿,后迁太仆寺少卿。岑春煊的发迹主要得益于庚子国变,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慈禧仓促西逃。在西逃的路上慈禧发布上谕让各省督抚勤王护驾,而各省督抚却持观望态度,只有时任甘肃布政使的岑春煊率二千兵马赶到北京护驾。

曾春煊的这一举动让慈禧十分感激,此后迎来了仕途高峰期,当年便升任陕西巡抚。1901年,八国联军侵入山西边境,曾春煊又调任山西巡抚,1903年4月,署理两广总督。

在两广总督任上,岑春煊对吏治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几百个官员受到他的弹劾纷纷落马,“官屠”的名声便从此时名扬海内。史料记载,岑上任后“暴戾横肆,任意妄为”,官员抄家者不计其数。两广之地一片哗然,许多富商巨贾人心惶惶,于是,他们中不少人逃到香港避难。

null

这些人逃离家乡来到香港,感到诸多不便,于是就在香港谋划对策欲将岑春煊赶出广东。不过,此时的岑春煊正受慈禧宠信,想要实现这个计划确实不易。为此,香港的巨商们放出话来:谁要是将岑赶出广东,就给他百万港币。

中国有句俗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陈少白。陈少白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谋生,他是孙中山的得力干将,是香港同盟会会员。

陈少白应了这个差事后,提前预支了30万港币作为运作资金。他先到了上海,后又赶赴北京、天津。一圈走下来不久,令港商大感振奋的消息果然传来了:慈禧罢免了岑春煊,让他回京述职。

null

有人就觉得奇怪了,陈少白究竟有何神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是如何扳倒两广总督的呢?说起来陈少白还真是有两把刷子,他利用了慈禧的弱点,最终达成了愿望。

我们知道,自戊戌变法以后,慈禧就十分痛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陈少白在上海时,偶然看到了一份“保皇会”在日本出版的《清议报》,上面刊登了一篇康有为的文章,他怒骂慈禧为武则天,还贬指她是咸丰帝的小妾。看到这篇文章后,陈少白便来了灵感,深知大事将成。

此后几天,陈少白开始四处搜集岑春煊、梁启超、麦孟华(梁启超的助手)三人的照片,然后花钱请照相馆将三人照片制成合影:岑居中,梁、麦分列左右。“合影照片”制成后,陈少白洗印了数千张,让人在上海出售。接着又在天津、北京出售,然后又买通了一些小报记者,加以渲染。

null

经过这一番运作,慈禧太后很快便得知了此事,她雷霆大怒,指责岑春煊辜负皇恩。李莲英和岑春煊是莫逆之交,但在太后气头上,也不敢辩说半句。朝中那些恨岑者,更是借着这个由头大肆弹劾,认为他不宜继续担任两广总督。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慈禧终于下达了最后指示:将岑春煊开缺,回京述职。

本来这一次岑春煊回京是要被慈禧严厉训斥的,但李莲英从中周旋,认为照片之事嫌疑太大,还拿出了相关证据。慈禧后来开始意识到自己冤枉了岑春煊,但毕竟要照顾自己的面子,虽然没有为难岑春煊,但还是夺了他的两广总督之职。

null

这一下,陈少白大功告成,很快他就拿了剩下的70万元港币,并以此为经商资本,得以致富。后来这件事在广东流传开来,很多朋友总是拿陈少白开玩笑,说他真应该感谢岑春煊,要在家里供上他的牌位,要不然,哪有现在的好日子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