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台湾的靖海侯施琅生前显赫,其后代结局如何?

施琅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赏施琅的人说他深明大义,收复台湾功不可没。贬低施琅的人说他像三国时的魏延一样脑后长有反骨,对主人不忠。

但有两点是无可争议的,第一,施琅是个优秀的军事家;第二,施琅收复台湾对中华民族是做了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施琅读书不多,没有什么学问,但有军事天才,从小喜欢舞刀弄棒,排兵布阵。17岁那年,施琅就开始军事生涯,到明将郑芝龙的军队当兵。施琅作战勇敢,打起仗就玩命,始终冲在别人前面,所以屡立战功。郑芝龙很欣赏施琅,把他提拔到自己身边,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null

清军入关后,郑芝龙举起反清复明大旗北上抗清,施琅效命疆场、舍生忘死。后来郑芝龙看反清复明无望向清军投降,施琅也跟着郑芝龙被清廷收编。郑芝龙投降的时候,儿子郑成功坚决不同意,跟老子分道扬镳继续抗清,施琅因为被部下陷害匆匆出逃投奔了郑成功。

施琅是个直率的人,郑成功是非常固执的人。虽然郑成功对施琅信任有加,把他当做自己的左膀右臂,但两个人在好多事情上谈不拢,郑成功认为施琅在军事上出谋划策是卖弄、傲慢、桀骜不驯,对他很不以为然,而施琅觉得郑成功军队纪律松弛,应该整肃。

有一天施琅向郑成功反应部队骚扰百姓的事,但郑成功认为施琅故意给自己难堪,两个人不欢而散。施琅不辞而别,再次投靠清廷。

郑成功怒不可遏,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了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施琅这才死心塌地投降康熙。施琅后来带兵为康熙打下福州,荣升福建水师提督,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念念不忘收复台湾,梦寐以求把台湾并入大清版图。

这时候郑成功病逝,儿子郑经即位。施琅见机会难得,再次向康熙请缨收复台湾,终于获准。1983年6月施琅率军浩浩荡荡进军台湾,台湾守军不堪一击,施琅大军势如破竹顺利收复台湾,为了表明自己收复是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不是出于个人私利。施琅登岛后亲自前去拜谒了郑成功灵位,期间情真意切,泣不成声,台湾人民和郑家后人深受感动。

null

后来施琅极力向康熙写奏折,建议在台湾驻军(当时朝廷中不少人认为台湾蛮夷之地,没有价值。),并被康熙采用。委任施琅担任台湾的行政长官,封为靖海侯,并特赐施琅家族为汉镶黄旗(清朝皇帝给汉人的最高荣誉。)

但再伟大的人,晚年都会犯错。施琅收复台湾后,台湾成了独立王国,施琅难免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同时人性的贪婪也暴露出来。他觉得台湾是自己打下的,一辈子戎马生涯也该享受享受了;所以他收复台湾以后,台湾开垦土地的一半都被他给占领了,这种情况一致延续到清末。

同时他还担心沿海的渔民熟悉台湾水域情况,他们去台湾会危害自己的安全,所以他规定广东福建的人不能去台湾。还担心大陆去台湾的人多了会危及自己统治,规定去台湾的人不许带家眷,这让老百姓无法在台湾扎根,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台湾和内地的交往,限制了台湾的经济发展。康熙对此虽然不满意,但鞭长莫及。在施琅称臣的前提下,敲打过后,也就默认了施琅对台湾的统治。

清廷对施琅一直采取怀柔政策,施琅死后,其后代的结局都不错。1696年,施琅在台湾去世,享年75岁。施琅的靖海侯的爵位被儿子继承,一直传到了第十三代,直到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

施琅一共有八个儿子。

长子施世泽过继给了亡兄施肇科。三藩之乱的时候,他被郑经的军队所俘虏。郑经想招降他,给他官职,他坚决不从。后来施世泽趁机逃离,并向清军报告了郑经部队的状况。同时,他还赶回家乡召集了施氏族人上千人,趁着黑夜袭击郑经的部队,杀害了郑经的部将郭左镇。因为这件事情,他被提拔为了副将。

在后来的战斗中,他又被郑经所俘获,不过郑经并未杀他,而是给他一个闲职。不过这个人又作死,他想趁乱活捉郑经。最后郑经发现了他的阴谋,于是把施世泽等人立即斩杀。

二儿子施世纶,才华出众,人品一流。据说施琅收复台湾后,康熙对施琅说,把你的孩子们推荐给朕,朕要关照他们。施琅自己的儿子全都介绍给了康熙,唯独不提老二施世纶,可见施琅对这个儿子多么自信。

施世纶体恤民间疾苦,痛恨贪官污吏,经营地方也有一套,深得上边欣赏和百姓爱戴。施世纶历任多地官员,每次调动离职时百姓都自发前往挽留,声泪俱下。施世伦当过扬州知府,当过湖南布政使,官至漕运总督,每到一地都非常勤勉,兢兢业业,为朝廷鞠躬尽瘁,死在工作岗位上,终年63岁。

公道自在人心,后世影响很广的小说【施公案】,记载的就是施世纶不畏权贵,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故事。央视也播出过根据此书改编的39集电视连续剧【新施公案】,曾经轰动一时。

null

施琅的第三子施世骝,人品不错,才华出众,三岁咏诗,四岁背诵【论语】。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人,很早就被康熙的就"候授部郎",在官场口碑也不错,但可惜23岁时身染疾病、英年早逝。

四儿子施世骥,文武双全,政绩显著,但非常低调。施世骥有组织能力,在负责筹措军需物资时,将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为收复台湾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施琅收复台湾后,留任福建水师提督,坐镇于厦门。施世骥被任命为廉州知府。

施世骥在广东廉州的做官时,推广义务教育,鼓励百姓垦荒、大兴水利,当地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廉州发生旱灾,粮食歉收、瘟疫横行,施世骥积极向进京奔走朝廷向朝廷申请救灾款。并亲自为受灾地区发放粮食和药品,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施世骥1719年去世,享年58岁。

五儿子施世騋,文采出众,还写过书。他一直陪着施琅,直到施琅去世。

施琅的六儿子施世骠也是一代名将,曾经跟随康熙西征噶尔丹,立下赫赫战功,康熙对他赞不绝口。回京后立即被提拔为镇海总兵。随后又荣升广东陆军的一把手,四年后调任福建水师提督。1721年朱一贵在台湾起义,康熙六十年(1721年)5月12日,朱一贵举事,施世骠奉命前去平定。得胜后,台湾连遭暴雨袭击,施世骠带领台湾民众坚守抗洪第一线,病倒在工作岗位,终年54岁。

七儿子施世骅,授润州郡佐。

八儿子施世范,后来继承了他爹的爵位,即第二任靖海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