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类案》为明朝江瓘和江应元俩父子编集成书,书中除搜集历代名医医案之外,即使各种经、史、子、集所藏均有所罗列,因此除了那一些学习中医者可从中获得并学习到各种古代医家医案之外,猎奇者亦也可以从中读出许多古代的志异故事,现挑选几则出来以鄉大众。
《名医类案·卷七·诸虫》:“杨勔中年得奇疾,每发言,腹中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士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不应者,当取服之。勔如言,读至雷丸,虫忽无声,乃顿服数粒,遂愈。正敏后至长沙,遇一丐者,亦有是疾,环而观之者甚众。因教使服雷丸。丐者谢曰:某贫无他技,所以求衣食于人者,唯藉此耳。”
这个故事说的是有个名字叫做杨勔的油腻大叔,得了一种怪病,每次说话的时候,肚子都会有个声音重复他所说的话,一开始还是比较小声的,后来的几年里声音越来越大。有个得道的道士看到他之后,感到很惊奇,告诉他说:这是肚子里的应声虫在作祟,如果老是不治疗的话,以后会传染给你的老婆的。你可以找一本《神农本草经》来读,读到应声虫不敢跟着你读的那一味药,就吃那一味药。杨勔听了之后,就找了一本《神农架本草经》来读,读到雷丸这味中药的时候,肚子里的虫子就安静下来了,杨勔于是立马吃了几粒雷丸,一下子就好了。好了几天之后,杨勔有事到长沙去,在路上遇到一个乞丐,该乞丐和他原先一样,肚子里长着会学人话的虫子,在他的身边围着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于是杨勔就教他用雷丸治病,但乞丐向他道谢后却说:“我就是因为没有谋生的手段,所以才流落街头,乞讨为生,现在身上穿的和口中吃的,都是靠这个,把病治好之后,岂不得饿死了?”
再来一则有趣的医案《名医类案·卷九·疠风》:
正德间,神乐观陆道士生人面疮,在足外臁,疮口似唇而有舌无齿,能言,且索食,但开口时必大痛垂绝,口闭复苏,饮之以酒则四周皆红,啖以脂膏亦能铄,食毕则闭,疼乃稍可,但流浓血不止,毎日一度或二度,其发无常,极受苦楚,贝母亦不能疗,如是者一年。人问故,答曰:年十七时,夜与本房老仆忿争,殴之死。房后地旷而风烈,吾师急聚薪焚之,天明无知者。今经十年,疮自言仆也。忽七日不言,以为将瘥矣。有兄在牛首寺为僧,因往访之。在寺几半月,忽复言,痛绝尤甚,曰:我才出数日,汝即避我,使我寻之苦也。虽然,冤亦解矣。汝明日下山,遇一樵者,可拜求治之。明日,果遇樵者,恳焉。樵者厉声怒曰:业蓄!敢言我也。去,半夜疗汝。忽不见。恍然回观,夜梦金甲神人,胸挂赤心忠良四字,谓曰:药在案上,可煎汤服。以左手持药渣出水,西门外第二十家门首有妇人泼水者,即弃于道而返。觉起,视案有物,如乱发而无端者。(江云:如发者疑是青口。)遂如戒,果见妇人,弃之归,疮遂愈。自后屡探本妇,竟无他,不知此何故也。(《见闻纪训》)
简单点翻译一下就是:
明朝正德年间,有个叫做神乐观的道现里面,一个姓陆的道士长了人面疮,在足外臁上,该人面疮的疮口像人的嘴唇一样,有舌头但没有牙齿,还能说话,并且还会吃东西,每次人面疮开口吃东西的时候,陆道士都会痛得死去活来,人面疮的口闭上时才恢复正常,给人面疮喂酒的时候,周围的皮肤也会变红,喂人面疮肥厚的食物则感觉它很快乐,每次喂食之后,疮口就会闭上,不再那么疼痛,但是仍流脓血不止,毎天一次或二次,反复发常,非常痛苦,即使是治人面疮最好的药物贝母也治不了,就这样子折磨了陆道士一年。后来陆道士的人面疮不见了,有人问陆道士怎么回事,陆道士说:当年我十七岁时,半夜与本房的一个老仆人争吵,一时失手将他打死。当时道观的房屋后面宽旷而且风很大,我的师父和我急忙聚拢了一些柴火,将老仆火化了,天亮以后也没有人知道。到了现在已经有十年,我的那个人面疮自己说他就是老仆来寻仇。有一次人面疮连续七天都不说话,我还以为人面疮要掉落了。刚好我有一个兄长在牛首寺为僧,于是前往拜访。在牛首寺呆了半个月回来后,人面疮又再次说话了,而且痛苦更甚,人面疮说:我才出去没几天,你就躲起来了,害得我找得好辛苦。但是,我也想通了,不再记仇于你。你明天下山去,遇见一个上山砍柴的人,可以恳求他给你治疗。第二天,下山的陆道士果然遇见了一个砍柴人,于是上前去恳求医治。砍柴的人很愤怒,骂道:这个畜生!竟然敢泄漏我的身份,你先回去,等今晚半夜的时候我再给你治疗。然后就不见。陆道士若有所失地回了道观,半夜的时候梦见一个金甲神人,胸口挂着赤心忠良四字,对他说:药就在桌子上,可以煎水服用。然后用左手拿出药渣,到西门外数第二十家,看见门口有个妇人在泼水时,就把药渣扔在街道上回来。惊醒之后的陆道士一看,果然桌子上有东西,像一团乱发一样缠绕在一起。于是依梦中神人所言,看见妇人之后,将药渣扔了就回道观,身上的人面疮从此就好了。后来陆道士屡次去寻找那个妇女,但那个妇女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事。
《名医类案》是一本历经两代人编撰的医书,虽说是医书,且也有许多江瓘的个人医学经验,但是该书的每一部内容,往往前半部分是严谨的中医学,而后半部分则多夹杂荒诞不经的志异笔记内容,甚而就连《独异志》、《宣室录》等志怪小说也被聚编入册,其中或是江瓘之子江应元所好所为,毕竟子承父志,而趣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