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揭示汉族母系遗传结构形成重要原因

本报讯(记者 季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组研究人员与合作者共同在国际刊物《分子生物学与进化》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汉族母系遗传结构形成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农业扩散密切相关。

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族群,我国汉族人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一直以来都是广泛关注的热点。以往基于线粒体DNA的研究提示,汉族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存在南北分化,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基于较为有限的样本和低分辨率数据,导致促进汉族人群母系遗传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并不清晰。

为深入解析汉族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和形成原因,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孔庆鹏研究组与成都二十三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中国汉族人群的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研究。通过对我国各省区市两万例汉族人群样本的高分辨率线粒体DNA突变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水系人群间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南北差异更为显著,主要表现为三大水系(黄河、长江、珠江)汉族人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其形成时间大多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早期。研究证据提示,汉族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更多地保留了新石器时期早期的遗传印记,不同流域史前农业的起源和扩散是促进汉族人群遗传分化的重要原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