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将至,千万别做这七件事,伤遍心肺脾胃和腰颈!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三伏天不止是养生的好时节,更加是一个需要避病的日子……

2019年三伏天时间

初伏: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7月22日-7月31日

末伏:  8月 11日-8月20日

三伏酷暑,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气压偏低、人体大量排汗,体内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据医院急诊室大夫介绍,每年三伏酷暑的时候,都会接诊大量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以大家要格外注意,伏天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

一、夏季少吃瓜,换吃参

预防中暑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问题。夏季瓜果众多,特别是西瓜,确能解暑,但不可多食,因其性寒,日常可配些红糖姜茶以平衡其寒性。

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

二、不吃冰饮,冷粥祛湿最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亲,记住了哦!

冷粥不冰,过伏天。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来上一碗还是可以的。这个冷粥不是说加了沙冰的那种,而是经过冷藏之后,恢复到室温稍带凉意的粥。

山楂冰粥能开胃养脾、消脂益气,更适合老年人食用。

做法:

1、山楂洗净备用,糯米洗净,冷水浸泡2小时后沥干水分。

2锅里注入凉水,旺火煮开,倒入山楂,煮15分钟后,捞出山楂;

3、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

4、晾后存入冰箱的冷藏柜,适时取出后,放致室温食用。

三、吹干头发再睡

很多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可以不吹干、擦干头发就睡,但实际上这是很不好的习惯!

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所以夏天也要把头发擦干再入睡。

四、颈椎、腰身不要对着空调

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

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在空调房里穿衣服要过肘过肩过膝,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

五、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道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六、久坐不动

夏天动一动就出汗,现代人不像以前,爱动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夏练三伏,就是告诉我们,夏天不可以完全不动,应该要稍微活动一下。

七、夏练三伏,但别傻练!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切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是:

1、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

2、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

3、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伏天要做的四件事

1 热水洗澡:祛湿邪

很多人在进入伏天后,会感到四肢乏力、全身发困、浑身酸困、汗出过多而黏腻不爽。有时候吃东西,也感觉没有胃口,吃下去难以消化,整天肚子胀胀的。

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湿邪。而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洗热水澡。

进入伏天后,大部分人就会把洗热水澡这个习惯给排除了,觉得夏天要洗冷水才够清凉。其实天气越热,湿邪越重,热水洗澡就显得更有必要,而且洗完以后身体会觉得神清气爽,并不会觉得出汗难受。

2 吃丝瓜:赛人参

伏天吃丝瓜赛人参,这是因为丝瓜里边含有人参所含的成分——皂甙,非常适合伏天食用,解暑防燥。

翠绿的丝瓜,无论是做清汤,还是做排骨、鸡汤,都能除油解腻,令人胃口大开。

天热的时候,凉拌丝瓜最好。选颜色深、有光泽的嫩棱子丝瓜,去皮,切条。做凉拌丝瓜不用酱油、醋和味精,只用少许盐和香油,这样才能突出丝瓜的原味。入口凉丝丝的,嫩脆多汁、满口清香。

3 伏天开空调:26℃最适合

空调致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室内外温差过大。虽然人体有一定的体温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极限的。

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 8℃~10℃ 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 38℃ 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 35℃ 以下,所以 26℃ 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

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4 “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黄帝内经》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很多人问:三伏天这么热,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因为“三伏天阳热盛于外, 伏阴潜于内”也就是说:这时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而三伏天天气酷热,人们喜欢一切寒凉的东西:食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总之怎么凉爽怎么做!不仅阳气耗损虚亏,并且埋下病根!体内阳气弱了,寒湿之气就上身了啊,不病才怪!特别是人体五腹六脏里的寒湿之气是万病之源!

在此时贴敷温散寒邪、扶助阳气或芳香走窜的药物(最常用的药物有附片、肉桂、细辛、白芷、荜茇、高良姜、生姜、白芥子、半夏、麝香、冰片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扶助人体阳气、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防治冬季易反复发作、加重的疾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炎热,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在“三伏”时节进行穴位敷贴(即“三伏贴疗法”),可以扶正祛邪,调补阴阳,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

马上就要到三伏天了,这些事情一定要避免做,即便平时没有养生习惯的朋友,也应该知道这些要点!给您关心的人都看看吧!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