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太祖耶律阿宝机于神册元年(公元916年)创建契丹国。辽太宗耶律德光于大同元年(公元947年)灭后晋后,改国号为大辽。其后奉行双国号,大辽国和大契丹国两个国号,交替使用。到天祚帝保大五年(公元1125年)灭亡。共历九帝二百一十年。
因为辽的首都上京在今天内蒙古的巴林左旗林东镇,所以这里有辽皇陵主要分布在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还有几座就是在辽宁北镇的医巫闾山。
辽代皇帝陵地理位置如下:
太祖:祖陵(祖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
太宗:怀陵(凤山陵,怀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
世宗:显陵(显州,西山陵,在今辽宁省北镇医巫闾山,世宗父-让国皇帝
-人皇王耶律倍亦葬於显陵)。
穆宗:怀陵(附葬於其父-太宗皇帝显陵)。
景宗:乾陵(乾州,在今辽宁省北镇西南)。
圣宗:庆陵(庆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白塔子)。
兴宗:庆陵(在圣宗陵附近,称永兴陵)。
道宗:庆陵(在兴宗陵附近,称永福陵)。
天祚帝:乾陵(附葬於乾陵旁)。
辽的祖陵本来都在巴林左旗、巴林右旗一带。因辽太祖的长子耶律倍被封东丹王,管理旧的渤海国,耶律倍喜欢居住在辽宁省北镇医巫闾山,死后也葬这里。辽代九位皇帝中,有六位是耶律倍的直系子孙。所以属于耶律倍后裔的几位皇帝就葬这里,据记载有三位皇帝,即世宗皇帝耶律阮、景宗皇帝耶律贤、天祚皇帝耶律延禧,还有被追谥为文献皇帝的义宗东丹王耶律倍葬于医巫闾山。据《辽史》记载,葬于医巫闾山的契丹皇族人物共有十余人,后经考古挖掘证实,共十四人。
据史料记载,辽代的世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天祚等六位皇帝到北镇共来三十余次,这足以说明北镇、医巫闾山在辽代的历史地位是如何重要了。
辽的皇陵在满蒙之地,满蒙民风淳朴,本来一直保存完好,但自晚清,慈禧主持下放开禁地满蒙,大量关内饥民涌入,很多皇陵就遭到涌入的难民盗墓。
当时好几座辽皇陵归属内蒙古巴林右旗管辖。1921年巴林右旗王府巡逻马队发现了关内来的农民挖掘庆陵后,立即向巴林右旗王爷报告。但因为这些关内的来的农民属于五十家子村,这些地方归属汉人的林西县管辖,巴林右旗蒙古王爷无权管辖五十家子村的关内来的农民,只能向民国的林西县政府提出抗议,要求严办这些挖掘庆陵的关内农民。民国政府怎么处理的,也没给下文,只是说抓了几位没关系的农民,
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民国时候规定的蒙汉分治,蒙古王爷只能管辖原来辖区的蒙古人。而涌入的关内难民,则有民国组织汉人成立政府机关管辖。所以蒙古王爷对盗墓者,只能干看着,没权去抓捕。
一位来此地传教的比利时天主教传教士牟里闻讯,依次进入被盗开的辽朝三座皇陵,抄录了地宫内所有“哀册”的原文。连续工作了10天,终于将契丹文“哀册”全部抄录完毕。牟里于1923年在北京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加多利克公报》第118号上发表,披露了辽代皇陵契丹文“哀册”发现经过。顿时,“辽代契丹文字重见天日”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巨大轰动。
外国人的抄本公布了,但民国管理的辽代皇陵中的所有“哀册”实物及墓内珍宝却神秘失踪了,一时间,成为当年的一大悬案。
1926年,在热河省境内,奉系军阀击败了冯玉祥的国民军,汤玉麟,先被任命为热河都统,后又任命为热河省主席,主管这里一切。热河本为满蒙故地,没有汉人实力。汤玉麟就任命几个兄弟、儿子、女婿等分管各职,把热河建立成他为非作歹的独立王国。
汤玉麟是张作霖的把兄弟,小名叫二虎,人称汤二虎,真有点东北人说的虎。他还收编了孙殿英,汤玉麟是否就盗墓问题讨教过孙殿英,我们不清楚,因为即使有也是秘密进行。但汤玉麟盗墓采取的方法和孙殿英如出一辙。
汤玉麟也是以军事演习为名,进行盗墓。但他发现自己运气比孙殿英差多了,墓内珍宝早已经全部被盗走。
汤佐荣费了半天劲,岂能甘心空手而归?于是,他命令士兵们将三座皇陵的木护板全部拆掉,动用了几十头黄牛牵引,硬将皇陵宫殿梓宫拉散;将十几方重达几十吨的“哀册”,用滚杠拖了出来。这些皇陵宫殿梓宫木料、“哀册”,装了60多辆牛车运走。木料运到开鲁后,换了小米充作军饷;“哀册”拉到热河省主席官邸。
1931年9月,汤玉麟动用200余辆汽车,将在热河省搜刮避暑山庄等地财宝运往天津租界他的住所(现在为天津市工商管理局,其宅占地面积4323平方米,建筑面积3341平方米,三层带地下室,其建筑豪华,陈设华丽,是天津最为显著的豪宅之一。);而将众多粗大笨重的辽代庆陵“哀册”,运抵在沈阳的豪华“汤公馆”收藏,当时“汤公馆”尚未建完。
但拉到沈阳没几天,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人占领沈阳。满洲国成后接手“汤公馆”,并投资继续建完,1934年竣工后辟为“国立博物馆”;1939年改名“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
汤玉麟的本事就是对死人的,当日本打热河的时候,他留下孙殿英,自己撒丫子就跑。孙殿英只抵抗了七天,就让日本人占领热河全省,孙殿英也投降日本人做了汉奸。
二战结束后,开始是苏联红军占领满洲,1946年移交给国民党,“汤公馆”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后改称“古物馆”。1948年4月,国民党南京政府教育部,成立了“东北文物迁运保管委员会”,国民党已经感觉自己江山不稳,将“古物馆”所藏大批珍贵文物,尽数运往北京。由于辽代庆陵众多“哀册”体量过重,不便运输,于是便被列入“缓迁之列”,侥幸留存于“汤公馆”之中。
东北解放后,“汤公馆”改为“东北博物馆”,于1949年7月7日开馆;1959年改名“辽宁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