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事情,我不愿意完全从生意和金钱的角度去考虑。当然你要是想做一个商人,这样做可能是对的,但是我没有给自己定义成这样的人。
平常采访玩具设计师,往往都是在工作室、家中或者展会现场,与 Fatko 的设计师 Nikoko 的碰面地点,却换成了一家日料店。不是为了边吃边谈,而是这家店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他的工作室,从设计玩具到做餐饮,都是 Nikoko 表达生活的一种方式,背靠着相扑力士、北野武和广末凉子,话题也一直在玩具与人生之间摇曳。
圆滚滚的 Fatko 外表看起来很有亲和力,而说起这个玩具的故事,还要从头讲起。时间回到2004年,Fatko 就在这年来到世间。说起设计师,经常都会从自身的形象出发,去做一些创作,多少都有那么一点儿自恋的成分。像是 BAPE 的猩猩虽然不是 Nigo 亲手去设计的,而是中村晋一郎的作品,但是 Nigo 为什么要选这个猩猩?他说他看的是《人猿星球》来的灵感,不过在 Nikoko 看来,是不是因为 Nigo 自己长得有点像《人猿星球》的那个主角?并没有不敬的意思,但总让人禁不住去联想。包括香港的前辈 Michael Law,他所画的 Crazy Michael,一眼看上去也是他自己的一个形象。
既然前辈们都这么玩,Nikoko 想那我也来一个吧。彼时的 Nikoko,还是「特别特别胖的一个胖子」,具体多少不记得,反正200斤朝上。于是就照着自己的样子,画了这么一个草稿。
当时 Nikoko 还打扮的比较嘻哈,正好圆寸的形象也比较适合嘻哈的风格,所以他就定下了这个形象,也是想让它多走一些 hip-hop 或者是街头的路线,虽然最初并没有考虑太多以后的事情,这一走却也已经是十五年。
到了2009年,Nikoko 正在给《MILK》杂志做连载,每期杂志上都会有一个 Fatko 的小栏目,而这个栏目恰好进入了阿迪达斯的视线。正在寻找合作伙伴的阿迪达斯联系到了 Nikoko,想看他能不能做一个潮流展,去推当季的一个新产品系列 Adicolor。
Adicolor 那时有大概四五十种颜色的拉链卫衣,于是在三里屯阿迪达斯大楼的四层,Nikoko 做了一个为期两个月的展览,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迪达斯造型的 Fatko 雕塑。他把1米高的 Fatko 当作一个现实中的人,找来五十个当时的潮流达人去一对一的进行合影拍照。像是在一个餐厅,这边放一个阿迪达斯涂装的 Fatko,对面坐一个穿着阿迪达斯衣服的潮流达人,然后摄影师拍下他们吃饭的这一幕,最后的照片放在展览里边,主题就是公仔和人在进行一个很浪漫的晚餐。通过公仔和人做情景结合,拍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跟潮流相关的照片。五十张有趣的照片,五十段好玩的视频,五十个喷成不同颜色的小电视,展览既呼应了 Adicolor 多彩的主题,也让 Nikoko 痛快地玩了一把。Fatko 在展览上大出风头,也正是以此为契机,他有了把这个形象做成玩具的想法。
2012年的时候,Nikoko 第一次做出了小个的玩具公仔。之所以会隔那么久,也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包括供应商不像现在这么透明,需要去跑很多的工厂,要靠自己的双眼去看。经过了一两年的寻觅和筹备,终于有了第一个成品,慢慢发展到现在已经出了十几款。虽然从绝对数量上来说不是什么很大的数字,但这个过程让 Nikoko 相当满足,因为这才是他心中 Fatko 的样子。
不能单纯地用玩具或者潮流符号来定义 Fatko,它其实是代替 Nikoko 活跃在二维的或者虚幻的世界里面,去体验自己所无法体验的生活,或者是不能做到的事情,Fatko 可以说是 Nikoko 在艺术生活中的一个代表。至于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它到底是以一个玩具还是说一个餐厅还是别的什么形式出现,反而并不是太在乎。Nikoko 的出发点是,首先 Fatko 是一个人,一个虚拟的人,那它衍生出来了很多种形态,都是它随心所欲的结果。Fatko 是内心对生活方式的探索,也是对从小到大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的总结。
其实早在2004年的时候,Nikoko 就做了一个叫 MCC 的网站。在那个年代,年轻人了解时尚和潮流的渠道特别少,而 MCC 就汇集了当时国内喜欢穿衣打扮,喜欢潮流街头文化的年轻人,Nikoko 把这群人汇集在了一起,给了他们展示和交流的舞台。在15年前,人们把自己打扮得很时髦的照片传到网上,这样的行为还是很前卫的一种行为,不像现在大家每天都要自拍,都要发朋友圈。在那个时候,人们网络社交的表达还是很含蓄的,这个社区一下就火了十年。在这里,Nikoko 认识了很多朋友,许多人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MCC让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和了解到了潮流文化,而 Nikoko 最后将它关闭也正是同样的原因。
大的互联网环境日新月异,微博和微信渗透进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潮流越来越变得像一门生意,而不再是人们去追逐、去发现的一个小众文化了。Nikoko 认为 MCC 也没有再存在的必要了,因为他很难持续让自己去做一件不太想做的事情。
十年二十年前,很多人会沉浸在这样一种感觉中:我知道的比你多,我穿的服装,我戴的帽子,我收藏的玩具乃至我的生活方式都是你所不了解的。而到底是真正喜欢这个东西,还是说只是在享受你比别人懂得多了这种感觉,有人明白,有人不明白。到了今天,所有的公众号都在推送潮流世界和街头文化发生了什么,当一个人的生活每分每秒都被这些新闻充斥的时候,这时候要想的,就是所谓潮流文化是不是应该一直是属于小众,它才会有价值。
Nikoko 觉得,像是藤原浩和 Nigo 这样的潮流文化推动者或是玩具公司 Medicom 的创始人赤司龙彦等等,表面上看他们是在做服装生意,或者在合作做一些潮流玩具,但是他们其实是对这个文化有一个很长时间的研究。他们可能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组乐队,做展览,他们那时候听的音乐,看的书籍杂志,以及各种服装和时尚,每天他们在了解全世界的文化是什么样子的。
而中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缺乏这样的文化。我们可能从小看喜羊羊灰太狼,然后每天下课就去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为了高考而每天去看很多书,就没有这个所谓街头文化的精神。当他们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已经上了大学或者说大学毕业了,想做一个追赶潮流的年轻人了,那我就穿一件 supreme,哪怕我对滑板根本不敢兴趣;或者我穿 stussy,哪怕我从来不去冲浪,我也从来不去海边。并不是说不玩这些就不能进行这种消费,但不去真正了解背后的含义,这些东西和文化终归都是浮于表面的。Nikoko 真正想做的事情,就是用一个玩具公仔的形象,把属于这种文化的东西用玩具的形式去表现出来,然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产生兴趣。
一直以来,Nikoko 都把 Fatko 的玩具价格定得很低,也几乎不会换一个配色或者是换一个材质,就进行又一轮限量发售。Nikoko 更愿意给它定一个比较大的主题然而去尽情地玩,不管是从配件还是他的风格,都希望它有一个比较好玩的方式和比较大的改变。只有过了自己这一关,才会去出这么一个玩具。
▲ 汤普森人偶
像是 Fatko 推出的汤普森人偶,不会说因为和其他品牌合作,换一张脸就了事。虽然 Fatko 作为平台玩具有自身的局限性,Nikoko 还是想在细节处体现自己的想法,比如汤普森投进三分球会有一个“3”的手势,就把 Fatko 手变成一个“3”,以及推出 Fatko 和球鞋的套装等等,总之不管是玩家还是自己,就是要玩得尽兴。
对于80后的 Nikoko 来说,这一代人真的会比较高看这种街头文化和潮流文化,认为那些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而到了90后和00后则可能是另一种态度。就像是我们现在怎么去看待宫保鸡丁,他们可能就会怎么去看待这些潮流品牌,那些从一开始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喝一个苏打水那么普通。而潮流玩具本应该也是这样,能带来平凡又简单的快乐,也就足够了。(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