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上,竟藏着这样一座千年古寺?

又是一年盛夏时节,有清凉圣净之称的五台山,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避暑胜地。今天我们将一

又是一年盛夏时节,有清凉圣净之称的五台山,在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避暑胜地。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这座始建于北魏年间的五台山古寺——大佛光寺。

唐,“会昌法难”,这座敕建于北魏的佛光寺,亦不能幸免。

唐,大中年间,距离唐武宗会昌灭法,刚过去十多年左右的时间。唐宣宗重兴佛法,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法师从都城长安远道而来,他们带来了当时都城里的建筑工匠,意在修建被毁坏的寺院。

寺院重修完成后,工匠在殿内的梁上,用笔写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等字,并在殿外建造了一个石经幢,石经幢身刻《尊胜陀罗尼经》,落款“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立幢”。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20世纪30年代,正是国家风雨飘摇之际,中日全面战争一触即发。当时,有日本学者断言,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没有唐朝及以前的木构建筑了。

左起梁思成、林徽因、费慰梅,1932年摄

为了以事实驳斥日本学者提出的观点,更为了能够在危难时机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1932年至1937年初,梁思成和林徽因率领考察队考察了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五台山图

一次偶然的机会,梁思成在伯希和的《敦煌石窟图录》中,发现了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上面绘制了佛教圣地五台山的全景,并指出了每座寺院的名字,其中有一座叫作“大佛光寺”的建筑。通过资料查询,梁思成得知,“大佛光之寺”始建于北魏,唐会昌年间被毁,大中年间重建。

1937年,梁思成等人考察五台山

按图索骥,梁思成和林徽因来到五台山,跋山涉水,骑着毛驴,开启了寻找唐代木构建筑之旅。大佛光之寺也就在这时,走到了世人的眼前。这一年是1937年,距离857年,已有千年。

发现佛光寺,梁思成等人兴奋不已。寺院“斗拱雄大,出檐深远”,都与他们之前所考察的古建筑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这座寺院究竟是否就是唐代的建筑,仍需要更多的证据。

很快,他们就确定了大殿内的佛像佛像面颊丰满,弯弯的眉毛,端正的嘴唇,都具有典型的唐代时期的风格。菩萨立像微微向前倾斜,腰部弯曲,腹部略微凸起,这也与敦煌石窟里的塑像极为相似。

测绘现场

关于寺院的确切的建造年代,梁思成等人依旧没有头绪。如果仅靠大殿的唐代结构和雕塑的风格特征,来断定建筑的年代,误差往往会很大,有时候可能会多达半世纪之久。

就在此时,林徽因发现了大殿内梁上写有一行字,“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比对殿前石经幢上所写“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立幢”,确证这座佛光寺东大殿乃唐朝建筑无疑。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人们称之为“四绝”,无怪乎梁思成将之誉为“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被发现七年之后,南面仅仅数公里处的豆村便成为日本人寇进攻台怀的据点,当时梁思成对佛光寺“对这唐木建孤例的命运之惴惧忧惶,曾经十分沉重”。但这座千年古刹又一次得到佛光庇佑,在战乱中得以保存,屹立至今。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