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歧视更愚蠢的是臆测│无风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黑与被黑。 在山东大学被围攻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山东人,本应不忍再落井下石的。但事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黑与被黑。

在山东大学被围攻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山东人,本应不忍再落井下石的。但事情发酵后的舆论走向,却让我无法沉默了。

山东大学实行的“学伴”制度,不是一个山大特色小灶,国内很多高校都有类似做法。

比如说,清华大学就有,只不过名字叫“语伴”,该校的学生社团组织每年都会招募一批“留学生汉语语伴1+1志愿者”。

有朋自远方来,言语不通。

在学生自愿的前提下,中外双方自由组合,互相学习对方的民族语言,加快文化融入与提高双方的语言水平,这样的制度,有需求自然就有结合。

无论是“学伴”还是“语伴”,其实都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人人都是活雷锋”的一个文化自信的产物。本来应该是中国输出文化优势的例证,结果却成了“崇洋媚外”的负面典型。

而且山东大学最近几年有些流年不利,几次危机都不是孤立发生的。像这一次的“学伴”危机,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近期在留学生的舆论风向上,国人怨气冲天。

同省有山东财经大学为留学生腾宿舍事件上演“神助攻”,外省则有福建农林大学留学生当街追打警察被从轻发落。

善待外国友人,重视留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错误,但执行“双标”就有些过分了。

所以,可怜的“世一大”,成了这次怨气集中爆发的出气筒。

这倒应了那一句话:过度的热情是所有烂结果的起因。

在“学伴”制度上,山东大学最初的做法是一对一,2018年升级成“1+3”模式。

“三人行必有我师”,倒是符合山东儒学传统。

这种制度有问题吗?

从目前的公开资料来看,山大招募的原则是自愿加入,而且没有任何强制性的命令以及明显的官方利益交换色彩。

但山大的不当之处在于两点。

其一是招募选项中存在的“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的暧昧描述,容易让善于联想的人浮想联翩;

其二是这种招募应该是学生会等自治组织的事情,山大官方越权组织。

就像“学伴”事件爆发后的今天,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的另一件人道救助事项也被翻出来,成为次生灾害。

2018年5月,一名来自津巴布韦的博士留学生(性别男)遭遇交通事故,膝盖粉碎性骨折,山大青岛校区为其公开招募25名男同学,在5月8日到6月1日期间共计25天进行陪护。

这个25人的数字,成为另一个喷点。

其实,总陪护期是25天,25人每人陪护一天,很人道的。

但对网络喷子来说,25个中国人照顾一个洋人,这种“奴性”已经无法忍受了,太损我泱泱中华之国格了!

对山大这种著名学府来说,遭遇舆论的误解也不是第一次了,虽然委屈但也不冤枉,毕竟在“学伴”事件的最初处理上,山大堪称舆情应对的失败典型案例。

在坊间流传的那个落款是“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的傲慢回应里,不仅没有一点国际视野,而且也像网络喷子一样,不经大脑,脱口而出,臆测认为:学伴事件“现在才拿出来炒作,是别有用心”。他们认为“背后是有组织、有预谋、有操纵的可能”。

以臆测回击臆测,以阴谋对抗阴谋,这样的回应确实配得上黑与被黑——

都处在同一个频道上,只讲情绪不讲事实,喜欢臆测和意淫。某种意义上都是同道中人。

网络喷子们臆测的逻辑和当年鲁迅先生批判的国人劣根性是一样的:“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大家的思维丝毫没有进步。而且“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参加学伴活动的山大学子,女生比较多,而留学生中男生比较多,黑人比较多,所以那些不堪的联想与污名化的言论,就在这个事件发酵中变成了另一种恶劣的情绪与观点,变成了另一种伤害。

澎湃新闻在采访报道中援引了一名山大男性大学生的话说,“学伴”是很正常的学习交流项目,而山大的男女比例本来就是女生多,留学生男生多,再加上女生参加校园活动比男生积极,就出现了“三伴一”的情况。

这种现实存在,在官方招募选项中被描述为“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很快就被异化为另一种暧昧暗示,让人感到不快,甚至是愤怒。

多年以前,一位男同学在英语角结识了一名韩国女留学生,回来被舍友们大呼“民族英雄”,备受礼遇和崇拜。但如果反过来,中国女大学生结交上外国男留学生,被污名化的遭遇就不可避免了。

对学伴中发生的男女恋情,只要是“郎有情妾有意”,双方自愿,碍别人啥事?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臆测他人,过分解读一种学习交流项目,无疑是另一种不文明不自信的体现。

不过,我们固然要指责这种网络臆测的不负责任,但也要反思产生臆测的土壤。

不可讳言,对外国留学生的过度重视和过度热情,已经演变成了另一种歧视。

像为外国留学生腾宿舍,配备的设施大大超过了国内学生宿舍标准等;还有外国留学生在国内违法犯罪,被从轻发落。甚至还有一些外国留学生在华不怀好意,骗财骗色,专业“钓女”等。

外国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已经变成了另一种歧视,对国人的歧视。这种“双重标准”是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情绪的关键。

百年前的“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全民族的殖民伤痛实在太深,以至于到今天,我们对外国人的高看一等,都容易刺痛国人敏感的神经。

其实,一个强大自信的国家,一个开放包容的大学,都应该对所有人执行一把尺子,一视同仁,热情好客的传统也应该有个现实的边界。

就像为外国留学生腾宿舍大可不必,用市场化的办法就可以化解这个问题。八人间有拥挤的价格,单人间或双人间有宽松一点的价格,无论是中国大学生还是外国留学生,只要有钱,就可以享受对等的服务。

外国留学生在华违反交通法规或犯罪,严格执行中国的法律制裁。

人人生而平等,应该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不分肤色都一律平等。这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普世价值观。

与世界接轨,就要先从执行一个法治的标准开始。

对山大来说,这次遭遇的舆论反弹和指责,也大可不必臆测为“有组织有预谋”的阴谋行动,这种过度紧张的“阶级斗争”思维其实是一种对互联网舆论的无知。

互联网的行动逻辑之一就是“没有组织的组织”,在同一个热点话题面前,总有人自发形成一支“送你上热搜”的特别战队,而他们看似有组织的普遍情绪背后,却恰恰是需要官方反思和引导的。

对留学生是否执行超国民待遇,过度热情和过度重视,都是一种对国人变相的歧视。

而针对这种变相歧视,所有没有事实根据的臆测,都不过是利用大众情绪耍流氓罢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