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关山东大学留学生管理中的“学伴”事件,愈演愈烈,互联网舆论一浪高过一浪,加上山大不恰当的“回应说明”,不仅无助于降低热度,反而无异于火上浇油。
更助推了热潮的是,网上传了一个视频,是说在7月9日,福州,一名骑着电动车的外籍男子因违规载人,在路口被交警拦下,他竟5次推搡交警,暴力抗法,引起现场民众愤慨。10日,福州公安发布情况通报:该男子是福州某大学国际留学生,警方已对其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经批评教育后,其已被学院带回。该男子的粗暴行为在网络上引起激烈批评,同时,网友还普遍质疑“批评教育”的处罚太轻。
两个热点事件,都跟留学生有关。而后者的出现,更进一步推动了前者的发酵。
山大“学伴”事件是这样的:在2016年,山东大学官网曾发布一份《关于学历生报名“学伴”项目的通知》,其中写道,留学生办公室可以为你介绍一位“学伴”,你可以和“学伴”一起学习语言,一起讨论生活,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品味美食。
2018年,山东大学对学伴制度进行调整,一名留学生可以与3名中国学生结为学伴。根据山东大学公布的2018学伴成组结果,在270份报名信息中,成功选拔出141名中国学生与47名留学生组成47个友好学伴小组。从配对结果来看,申请学伴的中国学生以女生居多。此外,网上还传有一份寻找学伴的申请表,申请表的分类很细,从专业到性别,到性格,到兴趣,到交友目的(比如“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均有。
这样的内容传到网上,很容易成为热点,从而被热炒,进而质疑到留学生的“特殊化”管理方式,有的甚至上升到民族主义的高度,质疑一些教育管理部门“崇洋媚外”。这与近年来大量的不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涌入有关,有些留学生的确素质低下,打架斗殴,喝酒吸毒,滥交传染性病......
反观山大校方的回应,没有基本的舆情素养,反而把其他兄弟高校拉下了水,不知道山东大学有么有设新闻学院,有没有媒介素养课程,反正这个回应既不严谨,也无助于解决问题。
咖叔认为,山大“学伴”热炒的深层次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1、近年来留学生特殊化管理,花了国家的钱,培养的外国学生,同在一所高校学习,这些留学生无论吃住,还是生活条件,都比中国学生好太多。然而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花的中国学生父母们的血汗钱。2、某些留学生素质低下,比如福建那位推搡交警的哥们。而在处理中,中国官方对老外一直比较谨慎,让人容易与近代以来,中国屡屡遭受外国人欺负的历史,联系起来。3、有关“学伴”,异性居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性,联想到某些老外的滥交滥情,这引起广大直男们的格外愤恨。
这些原因,都可以理解。然而咖叔还是相信教育管理部门和校方的初衷,真不是这样。
将近20年前,咖叔在南方某著名大学读研时,所住宿舍对面,就是留学生公寓楼,每天与各种白色的棕色的黑色的老外同学擦肩而过,时间长了,有的竟成了朋友。他们大多数,还都是积极向上的好青年。让咖叔和同学生气的也就两点:一是他们花着我们国家的钱,凭什么吃的住的用的都比我们好?二是漂亮女生老往他们宿舍跑,还美其名曰提高外语水平,一些暂时没找到女朋友的男生,甚至冲动想过去揍几个黑人兄弟.......
时过境迁,现在想想还真没啥,外国男生找了中国女朋友,咱们中国男生不也有找了外国女友嘛,这就是国际化和民族融合,挡也挡不住的。在中国综合实力越来越强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适应,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现实。
但一个小小的“学伴”事件,竟然越描越“黑”,舆情几至无法收拾,实在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