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直以来,很多人似乎都有这样一个传统印象,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智谋之士都是中原特产,比如著名的诸葛亮、刘伯温。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要想成事,也离不开汉人谋士,比如苻坚的王猛,皇太极的洪承畴,甚至连中行说一个太监都能当匈奴单于的智囊。似乎北方少数都是蛮子,没有智谋之士。那么,真是这么回事吗?
历史上,随着钓鱼城的坚守,将蒙哥的迷梦粉碎,蒙古诸王再次陷入了致命的纷争,大宋似乎看到了重振河山的曙光。但这所有的一切,却被一位博晓汉文化的异族儒士一手粉碎。
▲钓鱼城之战
忽必烈在争夺汗位的斗争中,实际上处于不利的态势。重视儒学、亲近汉文化使得在蒙哥时代,他就遭到大部分宗王的反对。所幸蒙哥对忽必烈非常信任,先后将京兆(长安)、怀孟(河内地区的怀州和孟州)作为忽必烈的封地,忽必烈的势力得以遍及整个中原。汉军的支持是忽必烈最大的倚仗,中原广袤的地域和巨大的人力资源,让忽必烈在后劲上拥有绝对的优势。
▲忽必烈麾下的武卫军
但是蒙古人显然更支持阿里不哥。蒙哥之前亲自率领的攻宋军主力,在蒙哥死后曾归阿速台节制,阿速台投奔漠北后,一直控制在阿里不哥的大将浑都海和哈剌不华手里。这支军队极为精锐,虽然在钓鱼城之战中颇有损失,仍然是一支极为强大的力量。蒙古高原西部是阿里不哥的老巢所在,他以此东控和林,西联西方诸王,调动蒙古势力,向忽必烈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进攻。
▲忽必烈之弟阿里不哥
如果内战长久地持续,南宋王朝未尝不能实现收复失地的夙愿。但是忽必烈此人确实有天命。上天送给他一位“真男子”,畏兀儿人廉希宪。此人谋略计策,实在是张良、荀彧、李泌一流人物,后世朱元璋麾下,没有一位谋士能够匹敌(即使是刘基、朱升也不能)。如果廉希宪是汉人,笔者可能还要怒斥几句,但他却是一名深通汉文化的西域人,则唯有感叹忽必烈的天命了。
▲绰号“廉孟子”的廉希宪
廉希宪,魏国公布鲁海牙之子,其父布鲁海牙是高昌人,为官清廉,汉化很深,以其官职“廉访使”为子孙取汉姓“廉”。按高昌本属西辽,后归蒙古。廉希宪的家族受到汉文化浸染,必然有耶律大石当年西征建立西辽时,为内亚带去汉文化的缘故。
▲高昌在西辽中的位置
廉希宪自幼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王府,笃好经史,手不释卷,深得忽必烈赏识。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忽必烈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忽必烈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廉希宪陈说性善、义利、仁暴等。忽必烈嘉奖其学问,称他为“廉孟子”,于是知名于世。廉希宪还善射,一次在忽必烈面前力挽劲弓,三发三中,众人钦佩他“文武全材”。在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当中,廉希宪是极为重要的幕臣之一。之前鄂州之战时,廉希宪率儒生百余人拜伏于军门,呈请忽必烈在蒙军渡江以后,“但凡军中所俘士人由官府出钱赎身,遣归原籍,以表示殿下广施恩典”。忽必烈同意,因此有五百多人被放还。
▲鄂州之战形势图
蒙哥死后,忽必烈仓促不能从与贾似道等南宋诸将的缠斗中脱身,便派廉希宪先期北还。廉希宪经过真定时,便释放了之前被阿里不哥囚禁的汉族名士李盘,争取汉地人心。此后,他奉忽必烈之命,直向蒙古草原东部,招纳东道诸王领袖塔察儿。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
▲东道诸王的封地
东道诸王是成吉思汗诸弟的后裔,分封于蒙古高原东面,西接和林,南控燕云,东衔辽阳,地理位置极为紧要。如果东道诸王选择支持阿里不哥,则汉地最为重要的河北、山西地区的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东北地区的女真残余更是极可能生变,则忽必烈必败无疑。东道诸王对于汉文化并不感兴趣,他们与忽必烈要说有联系,也就是忽必烈受命总领漠南军国庶事后,建立的金莲川幕府位置与东道诸王的封地接近。此时忽必烈大军尚未北还,想要拿下塔察儿,并不容易。塔察儿设宴宴请廉希宪,如果应对不好,这便是一场鸿门宴。但廉希宪只用一句话就让塔察儿成为忽必烈最有力的支持者。【大王属尊望重,发言推戴,谁敢不协?】
▲曾经和孟珙一同灭金的宗王塔察儿
廉希宪先赞扬塔察儿的地位,然后指出塔察儿应该取得劝进忽必烈的首功,这样当忽必烈称汗之后,他就能得到万世富贵。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对峙
塔察儿大喜过望,当即推举忽必烈称大汗,取得劝进之功,而东道也被忽必烈彻底控制,形成与阿里不哥的东西对峙之势。华北的安全得到保障,而阿里不哥所占地区已经显出绝对的资源劣势,只有速战速决了。阿里不哥左路军以宗王为帅,直接威胁汉地政治经济中心燕京,忽必烈亲自领军逆之,而以移相哥、纳邻合丹(当为合赤温孙)为其前部。移相哥军击溃药木忽儿和合剌察儿,阿里不哥难以继续立足和林,匆匆退到由他继承的拖雷分地吉里吉思。阿里不哥深恐忽必烈乘胜追击,乃遣使假意求宥,并称待马力稍复,再赴阙谢罪。忽必烈深以汉地政局为念,遂留移相哥镇漠北,自己冒严寒逾漠南返。
▲蒙哥去世后的蒙古帝国
这个结果再正常不过,东道诸王效忠忽必烈之后,阿里不哥要想攻克燕京,已经是痴心妄想。但是在西面,阿里不哥依然拥有蒙哥留下的精兵悍将,以及大量蒙古宗王贵族的支持,情况仍旧非常危急。廉希宪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京兆(长安),出镇关中,任京兆、四川道宣抚使。这时,蒙哥留下的攻宋大军已经沿着金牛道和祁山道北返,进入陇西地区,随时可能摆明支持阿里不哥的态度,攻打关中。关中虽然是忽必烈封地,但情势依然极为危急。当时京兆内部也有阿里不哥的党羽——刘太平、霍鲁欢、奥鲁官兀奴忽,三人与阿里不哥大将浑都海联结,又密约留守蜀中的成都城密里炎者,青居城乞台不花,计划发兵合击京兆。这样的局势,即便得到消息也似乎是死局。然而廉希宪刚刚赶到京兆,马上以风电之势派出人马,先擒下了刘太平、霍鲁欢及其党羽(后被廉希宪先斩后奏处死),又派刘黑马诛杀密里火者,总帅汪惟正诛乞台不花。如此以来,不但川陕局势得以稳定,留守蜀地的蒙哥征宋军也被忽必烈所控制了。
▲巍峨的六盘山适合据险防守
然而此时关陕兵力依然极为薄弱,几乎不堪一击。廉希宪派出秦巩世侯汪惟良率军在六盘山防御,又令蒙古军官八春配合,向八春指出:“秦巩兵精锐但薄弱,而你麾下的蒙古军未经训练,只需要多布旗帜,配合秦巩军虚张声势即可。”阿里不哥大将浑都海率军急攻关中,被堵截于六盘山,又收到廉希宪放出的假情报——忽必烈攻陷和林之后,阿里不哥势力已经崩溃——惊恐之下,率军北返,回援和林。但阿里不哥也不是等闲之辈,此时已经重新夺取了和林,派出阿兰答儿和浑都海会师。同时,阿里不哥又发动了新一轮调略,西川守将纽璘和奥鲁官计划举兵响应浑都海,被八春捕获。
▲当代的哈拉和林景象
这一次廉希宪表现出了惊人的宽容,赦免了二人,来稳定军心——二人被捕之后,西川军已经开始惊慌溃乱。这是一场豪赌,因为纽璘的兄长宿敦效忠于阿里不哥,并在此后又作书再次招降纽璘。所幸,此后纽璘仍然坚决地选择效忠忽必烈(此人本是蒙哥麾下名将,后来忽必烈仍旧算了他的旧账,结果【为刘整所谮,征至上都,验问无状,诏释之。还至昌平,卒】)。廉希宪在钢丝上行走,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忠诚。但随着阿里不哥的大军再次逼近关陕,人心已经极为动摇。朝议纷纷要求放弃蜀地,退守汉中,如果这样的话,南宋王朝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收复蜀中,但这种机会再次被廉希宪所阻止。之后阿里不哥军猛攻六盘山,而疑兵之计不能用第二次,薄弱的关中军队终于战败大溃。但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忽必烈的援军赶到了,不但有来自东道诸王的兵马,更有窝阔台之子合丹率领的窝阔台一系兵力。
▲合丹曾经在蒙古西征中建立功勋
合丹在窝阔台一系中算是一个异类,蒙哥即位后就选择向拖雷系靠拢。这次窝阔台系诸王大多或明或暗支持阿里不哥,他却又选择支持忽必烈。蒙古第二次西征时,合丹就是速不台(一说拜答尔)的副将,战功赫赫,当然不是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可比。而且援兵赶到后,对于阿里不哥军已经取得了兵力优势。合丹、哈必赤(合撒儿子)等率师与汪惟良、八春等“合兵复战西凉,大败之,俘斩略尽”,阿兰答儿、浑都海被擒杀。这一战摧毁了阿里不哥的主力,阿里不哥从此苟延残喘,虽然一度重新攻取和林,但终于无法维持,山穷水尽,向忽必烈归降,后被杀。而当阿里不哥之乱进行的同时,还有一股暗流在涌动,那就是山东世侯李璮。
▲山东世侯李璮
李璮是世侯李全之子,其父就以反复无常,于金蒙宋三国之间走钢丝著称。李璮即位后十年间,势力逐渐伸展到益都以东和东南的差不多整个山东半岛。蒙哥死后,李璮交结众多世侯,希望依托南宋,扩大割据权力。中统三年(1262)初,李璮尽杀境内蒙古戍军,宣布以涟、海等城献于宋,公开称叛。1260年末,阿里不哥的主力就已经被摧毁,李璮的叛乱,其实毫无胜算,但仍然有太原路总管李毅奴哥,达鲁花赤戴曲薛以及邳州万户张邦直(张荣子)响应。另外,中枢的平章政事王文统及其子王荛也与李璮勾结。而正是廉希宪的运筹,让李璮的叛乱失败,最终被残酷处死。严相公(指严忠范)首问曰:‘此是何等作?’王(指李璮)答曰:‘你每与我相约,却又不来。’严就肋下刺一刀。史丞相问之曰:‘何不投拜?’王不答。又问曰:‘忽必烈有甚亏你处?’王曰:‘你有文书约俺起兵,何故背盟?’史唤黄眼回回砍去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其心肝,割其肉,方斩首。——《前闻记》
▲负责讨平李璮的史天泽其实和李璮也不清不楚
按《前闻记》,则当时北方汉人对蒙古统治不满,是极为明显的。真定史天泽、东平严忠范等世侯都与李璮有勾结,但因为阿里不哥主力被摧毁太快,才使得他们反而成为征讨李璮的主力。之后,忽必烈仍然削除了众世侯的封地,进行集权。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廉希宪的经营,阿里不哥将取下关陇,而众汉地世侯也将纷纷叛蒙自立,依附于南宋,南宋能够轻而易举地收复蜀中,并名义上控制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的广袤土地,一举光复北宋疆域。但是这样的大好机会,却被廉希宪这样一个儒士一手摧毁了,实在让人唏嘘不已。然而,忽必烈并不想全盘汉化,廉希宪的智谋也让他为之胆寒。年仅三十岁就谋定川陕,进拜平章政事,但这也是廉希宪一生的巅峰了。忽必烈渐渐将他闲置,不再以谋士身份拥有发言权,在内政上也只能于地方局部参与。
▲元灭宋之战
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朝灭宋战争进入尾声,忽必烈急召廉希宪回京,命他抚治荆南,并有授三品以下官职之权。廉希宪带病赴任,下令严禁剽劫,通商贩,兴利除害,兵民安居乐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