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伴事件”全景回顾及舆情评析

对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建不好一个法治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也绝对办不出世界一流高校

对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建不好一个法治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也绝对办不出世界一流高校。给外国人/留学生最好的尊重,恰恰是平等以待。

“学伴”因山东大学而成为网络热词,这大概率是山大不曾预料到的。

但对外国友人的超国民待遇,一直是网络焦点。

中文互联网舆论场上,因外国友人被超国民优待而引发的舆情,时不时就会来一波。

视频中这位留学生暴力抗法,最初仅得“批评教育”……

你能想像换作是本国国民的后续吗?也难怪网民质疑之声会山呼海啸。

然后,又有了江苏徐州抓获19名吸毒者。

其中16人是外籍,包括9名留学生。

热度还在持续,更大一波就来了。

山大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只待引燃的爆点。它的杀伤力,远胜《长安十二时辰》里的伏火雷。

在网上流传的这张表格中,“为你匹配到心仪的”学伴及“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等用词,给人以“非诚勿扰”报名表或世纪佳缘征婚表的即视感。

于是,前车“狼卫”炸了。

很多个案之所以成为公共事件,都有官方回应助推舆情再度走高的相似情节。

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完美呈现了一次极其失败的舆情应对。

这一纸说明的基本策略,总结起来一句话:遇事先把水搅浑!

逐条解释一下上面的四点:

1、把教育部搅进来(学伴合法且正当,符合教育部鼓励促进中外学生交流的精神);

2、把学生们搅进来(学伴活动自由报名且受中外学生的欢迎);

3、把兄弟院校搅进来(又不是老子一家在做,南大吉大中山等你们怎么不骂?)

4、把敌对势力搅进来(不排除是有组织、有预谋的炒作,背后有操纵者)。

发一个声明,是要回应社会关切,争取多数支持。可是这一纸声明,又拉上级背锅,又扯兄弟糊墙,就是不回答舆情聚焦的关切。敢问你自己都声东击西,上级和兄弟是不出声呢,还是不出声呢,还是当然不出声呢?!

记住两句俗语:”谁捅的蒌子谁堵上“;”谁家跑出来的鸡谁抓回去“。

声明”已制定了规章制度“,并”督促中外学生遵守“,就是直接把学生推出去。再明显不过的意思就是,”你看我是尽到了规范和提醒义务,如果学生们自己违反了制度,那就是学生们自己的事了。“

这么急着甩锅,还有多少当事人愿意出来帮助学校澄清”学伴“的自愿和纯洁?

”操纵说“更是藐视了众多网友的智商。谁会愿意承认自己的关注和转发是被某势力或某组织当了”枪“使?你进退失据,盲目自信,还以为网友都跟你一样蠢,你说这是不是蠢。

若有“组织操纵”的实锤,直接上证据远胜过“不排除”的臆断与猜测。

连网民都知道“有图有真相”。对“学伴”的批评与质疑,也不是网民臆断来的。图、表、网页,相互印证的证据链,构成了所有质疑的事实基础。好的回应,首先应就事说事,就关切说关切,而不是王顾左右而言他。

还好上个声明只是挂名”山东大学“,盖的章却是”山东大学国际事务部“。

这让看不下去了的山东大学有了官方道歉和解套的机会。

山东大学的声明,承认了报名表格中”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的不当,并致歉。同时也向”关心山东大学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了”诚挚感谢“,对广大网友的批评建议也表示”诚恳对待“。至少在姿态上,这没毛病。

只是上个声明中的傲慢和拒不认错,已然点燃了更多的伏火雷,大火从”学伴“开始蔓延至对外国留学生的其他超国民优待。

一位博主@韩东言扒出了山东大学在电费免费配额上的三六九等:

本科生——6度/月人;

硕士生——10度/月人;

博士生——14度/月人;

留学生——30度/月人。

在免费用电配额额度上,

本国(一个本科生+一个硕士生+一个博士生)=一个留学生!

这下该怎么回应呢?

事情还没完,又一例外国留学生被“超国民优待”的例证被扒出。

为一位住院的留学生征集志愿者陪护,本在情理之中。毕竟,留学生有语言不通等现实障碍,又因骨折而导致行动不便。但征集25名志愿者陪护,是不是有点太过夸张,且这些志愿者的餐费、交通费等费用,全部由校方承担!

看到这条消息,很多网友又不淡定了。

一个被问了N次的问题再度被提出:如某位中国学生骨折了,会不会有专门的志愿者招募,且校方负责全部志愿者的餐费与交通费?

可能这个问题太难回应,这个页面居然“404”了。

面对媒体的追问,校方的回应是这样的:“要以官网能查到的信息为准,看不到的东西我们就认为是不实的。

你以为有图有真相吗?不!我们看不到,就是不实。

这大概就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吧。

舆情之火还在蔓延,多名网友曝光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强令部分学生为留学生腾宿舍。

7月12日11时58分,山东财经大学官方微博@山东财经大学 发布说明称,

“近日,网上反映我校为留学生腾宿舍一事,对此学校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目前已停止宿舍搬迁。”

上述说明还强调,“同时,学校深刻反思,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杜绝因工作考虑不周全带来的负面反映。感谢广大网友对我校工作的关注和批评,我们将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改进学生住宿条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好吧,也算从善如流。我点赞你这个机灵鬼!

只是,舆情回应得再好,只是文字上的表态过了关。任何舆情的处置,都离不开对舆情关切的处置。网民所质疑者,是相关学校对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

在这个开放的时代,我们仍然要鼓励和欢迎外国留学生的到来。对外国人的“超国民待遇”,建不好一个法治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也绝对办不出世界一流高校。给外国人/留学生最好的尊重,恰恰是平等以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