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绿道:勾勒城市新生活

当春意攀上枝头,春风吹暖江面,锦江的夜晚也被沿岸霓虹与一叶叶小舟一同染上颜色。今年春节,“夜游锦江”

当春意攀上枝头,春风吹暖江面,锦江的夜晚也被沿岸霓虹与一叶叶小舟一同染上颜色。今年春节,“夜游锦江”一时成为成都的热门打卡项目,月下的锦江热闹非凡。

而当人们泛着乌篷之舟,体验“人在画中游”的新鲜感时,锦江也从夜游的小船被重新荡开。在精心的规划和逐步推进的建设中,它将不再是一条蜿蜒在河岸旁的线,而是承载着人们生活和消费场景的生态圈。

锦江绿道:岸上更有风景在

夜色中披着月光与两岸霓虹的锦江自然是美的,但锦江的风景却远不止于此。挑一个晴朗有风的傍晚,从听涛舫出发,向北去与树荫下花丛旁的绿道相会,你会发现沿岸的锦江绿道更有令人惊喜的好风景。

听涛舫看新发展

合江亭是成都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一个注脚。在合江亭,府河与南河于此处汇涌为一体,东去往南奔入长江,驶往东吴的万里征帆就是从这里启航。

▲图源@成都发布

听涛舫位于合江亭旁,是成都唯一能够观赏左思《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这一名句所描绘的二江双流胜景的地方。

如今,听涛舫的内部被打造为锦江水生态治理和旅游街区建设展示馆,用以展现锦江水生态治理历史和当代新成就。

▲听涛舫

树荫下的生机盎然

从听涛舫出发,顺着沿岸的绿道一路向北,脚步不由自主地变慢。

交织在绿道顶的枝桠拂去了烈日与暑气,碎星般点缀于草丛中的花留驻了春天的截面,而树上的蝉用欢喜的鸣叫告诉你这是夏天。

绿道上,有穿着布鞋短衫的白发老人不紧不慢地踱步,也有滑板少年乘风而过。

沿路的植物以不败的姿态迎接春夏秋冬,与熙攘而过的人群一同诠释着绿道盎然的生机。

生机盎然:城市绿道新活力

绿道是生机盎然的,但“生机盎然”的并不是只是两岸四季不断的繁花。沿着绿道行至翠风苑节点,你会看到更鲜活的锦江绿道,并窥见城市绿道发展的更多惊喜与可能。

可参与的文化空间

沿着锦江绿道继续北行,一座以莫奈的《睡莲》为墙面装饰的玻璃亭廊如一座小岛静立于水上。这是一座名为“锦水流裳”艺术展馆,其独特美丽的外形不断地吸引着路人踏足其中。

走进展馆,此次展览为大学生艺术设计作品展。在这里,每一个画框都盛满了年轻的奇思妙想,每一眼都可能是一次与创作者的惊喜碰撞。

再往前走,一座名为“锦书来”的小木屋又吸引着好奇的视线。

“云中谁寄锦书来”是李清照的经典词句,而“锦书来”是一座书屋,在绿道一旁开辟了格外静谧的一角。推开门,冷气扑面而来,干净整洁的空间里摆放着书架和桌椅供人们于此免费阅读。

不久的间隙里,不断有人推门而入,然后在窗边一隅就着透窗而入的阳光阅读起来。

书屋一角,一块小画板陈述着这座书屋的来历:这里本是一处原本闭塞且参与性低的亭廊,但本着“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而引入了“方所”,由此共同创立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锦书来”公共阅读空间。

行至此处,虽然展馆和书店的体量都不大,但却为人们提供了实在的、可参与的文化空间,绿道由此变得丰富,在城市建设的地图上留下了一个迷人的侧面。

可进入的消费场景

走出书屋再往前走,不多时又与一间尚未营业的咖啡馆不期而遇。

虽然尚未营业,但透过门廊处的玻璃窗隐约可见其内部的精致装修,令人不由得开始期待绿道一旁飘出的咖啡香。

咖啡馆作为一个绿道新经济消费场景,其在绿道上的置入再次体现了锦江绿道的创新力。

绿道与这些新业态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又将如何刷新我们脑海里固有的绿道形态?期待着它将带给城市的更多惊喜与活力。

可体验的文化活动

天色渐晚,但绿道却并不准备因此休眠。在大川巷对面的小广场上,葫芦乐团的贝斯和鼓声唤醒了夜幕。灌注了激情的旋律从江边绽开,激荡在每个路人的耳膜。

▲图源@葫芦文化传媒

路过的人们井然有序地围绕着这一片小小的舞台,绿道上的夏日空气因为音乐而变得浓稠。

几曲之后,夜色四合,乐队离场。路边的人们也随之散开,而锦江如一块软玉静卧于一旁,见证绿道与城市的共生共长。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成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让市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是成都的伟大梦想。

北起都江堰天府源湿地、南至黄龙溪古镇,全长240公里的锦江绿道正依托纵贯三百里、润泽四千年、滋润千万成都人的锦江建设打造。

在未来,更多的绿道将贯穿整座城市,更多充满创意的新潮业态还等着和我们见面,除了书店、展馆和咖啡厅,下一步将按照锦江公园总体规划要求,纵向贯通滨水空间和街区,创造市民生活新方式,构建城市休闲新场景。

总之,一切都勾勒着成都生活美学的轮廓,一切都值得期待。

摄影、编辑:尔冬 设计:陈霜奕

免责申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