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肇庆都未必知道的肇庆各地地名由来,不信?你看……

地名,是一座城的专属记号, 你知道肇庆各县(市,区)的地名 是怎么来的吗? 不知道?(你是一个假的肇

地名,是一座城的专属记号,

你知道肇庆各县(市,区)的地名

是怎么来的吗?

不知道?(你是一个假的肇庆人!)

不过没关系,听完他的解说

你会觉得打开了肇庆的新世界

他用一个个小故事

串联起肇庆各地地名的由来~

7月13日,“西江风”系列讲座之《肇庆地名趣谈》如期在肇庆市端州图书馆开讲。肇庆市社会科学普及协会会长、肇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苏泽明为读者讲述了肇庆各地地名的来历与趣事。

“肇庆”怎么来的?

肇庆,

大家知道与宋徽宗赵佶相关。

1100年,18岁的赵佶当上了皇帝,赵佶认为,封地端州给自己带来了做皇帝的好运气,是福地。当年十月,就将端州升格为“兴庆军”,寓意“兴旺喜庆”的意思,军是宋朝当时军事重镇的名称。

政和三年(1113年),宋徽宗将兴庆军升格为“兴庆府”。5年后,转运判官燕瑛觉得沿用西夏国首府旧名,实属不妥,恳求宋徽宗赵佶改名。燕瑛经过反复思考,提议改名“肇庆”,寓意开始带来吉庆之意。宋徽宗同意此名。于是不假思索执起朱砂笔御批准奏,并用独特的瘦金体亲笔御书“肇庆府”三字。

“端州”曾改为“信安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省高要郡为县,置端州,领高要、端溪、平兴、乐城、清泰5县。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端州为信安郡

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设20县,分隶7州:其中高要县、平兴县隶端州;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设8县,分隶1军4州:其中高要县、四会县隶兴庆军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肇庆地区,将肇庆市升格为地级市,原肇庆市改为肇庆市端州区。1988年3月2日,肇庆市端州区党政机关挂牌办公。

“高要”因一座峡山得名

高要县城曾是郡、州、府、路、专区治所,广州都督府、两广总督府、南明永历王朝、中华民国军务院驻地,1988年迁往南岸镇。

汉武帝平定南越之后,在今高要、肇庆市区、高明和三水西部、云浮东部等地设置高要县,属苍梧郡。县名得自境内的高要峡(即羚羊峡)。高要峡则因峡山高峻、峡水如腰而得名。

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置高要郡,1993年9月28日撤县设市(县级)。2015年撤销高要市,设立肇庆市高要区。

“鼎湖”原名“顶湖

其实,鼎湖,原名顶湖。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说,之所以称之为鼎湖山,是附会黄帝在荆山铸鼎成龙的传说而形成的。《史记封禅书》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故后世因名其处日鼎湖。”

《顶湖感旧图》乃郑午昌为其南社社友陆丹林所绘,是图作于1922年,由于右任题签。郑午昌(1894—1952),中国现代著名画家。

鼎湖,也曾经称“天湖”。之所以称之为天湖山,是由于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之缘故。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顶湖山。但是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

“德庆”有个古老的名字——“康州”

唐代武德五年(公元622)析端州置康州,后康州屡有兴废。宋绍兴初,置德庆府。明代改州。1912年因之置德庆县,因州为名。宋绍兴元年(1131),以康州为潜邸,诏升为府。以其德而致庆为名,易名德庆府,属广南东路。德庆之名自此始

(德庆宋街) 德庆古城。德庆古城分为宋城(红色内)和明城(蓝线内),是古康州的县城。

现在,德庆县城有“康州路”,就是纪念“康州”这个古老的名称

“四会”曾属南海郡

四会县境是西江、北江、绥江、龙江四江会流之地,因而得名“四会”。四会自建县始,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四会县置县于公元前214年,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建县史。早在先秦时,四会县便属百越之境,秦始皇平定南越后,在岭南建置三郡,即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并在南海郡下设四会县,这便是“四会”得名之始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属南海郡

四会尽管为广东最老的古县之一,但历史上并未设郡、州一级建制且面积越来越小,自汉至隋唐多隶属于南海郡(隋时改称广州),北宋时改属端州,北宋末端州升为肇庆府,四会县仍属之。元朝肇庆府改为肇庆路,明清时均为肇庆府,四会县就为其辖地。

“封开”是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

封川古城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刺史治就设在封开,使封开成为整个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开在汉初取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至宋代更将广信的以东划为广东,广信以西划为广西,广东广西得名由此而来,广州之名也都源于此。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南越灭,遂定南越地苍梧郡及广信、封阳等县。封川属广信县,开建属封阳县。

1958年11月1日,封川、开建县再度分开。开建县与怀集县合并为怀建县(1959年1月改称怀集),县治地怀城;封川县与德庆县合并为德封县,县治地初在江口,1959年迁德城。

1961年4月,封川从德封县分出,开建从怀集县分出,设置封开县制,县城在江口

“广宁”曾属“四会

广宁县城 江先梅 摄

南北朝: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新置绥建郡,析四会县置新招、化蒙、化穆、化注四县,广宁属此四县域地,与四会县同属绥建郡

明朝:太祖洪武元年(1368),征南将军廖永忠率师入粤,定广东,四会县仍属肇庆府,广宁属四会不变。嘉靖三十八年,王钫及巡按御史徐楫,采纳了肇庆府知府卢璘的建议,割四会县的太平、橄榄、大圃、永义4都地置广宁县取广泛安宁之意,即“广宁”寓“广泛安宁”义,广宁就此建立。成立之后仍属肇庆府。

“怀集”取“招来”之意

南朝,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划南海郡四会县银屯乡设立怀集县,属同时所置的绥建郡,地望为今县中部和东部。刘宋年间(424~453年)分封阳县立永固县,地望为今县南、西南部。南齐年间(479~502年)分封阳县立洊安县,属临贺郡,地望为今县西部和北部。

“怀集”取“招来”之意。一说,“因怀高岭、怀溪水(今中洲河)、洊江水汇集于县城西部而得名”。坐落在县域东北角的大稠顶,海拔1626米,是肇庆市的最高峰。

“大旺高新区”怎么来的?

王振宇 摄

1958年2月,国家农垦部华南农垦总局成立大旺机械化农场,龙塘乡划归农场。8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华南农垦总局下放广东省管理,改为广东省农垦厅,国营大旺农场下放高要专署管理。9月12日,高要专署将国营大旺农场下放四会县管理。因为这里的六个草塘中有东旺、西旺、大旺涌等地名,加上人们希望建立农场后能够消灭疫病,使草塘变成人畜兴旺的鱼米之乡,故取名“大旺”。

1978年7月,因接收安置越南难侨共6376人,更名为国营大旺华侨农场现在全称是“大旺高新区”、肇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件称“大旺高新区”

地名是地方城市发展的脉络

城市历史的活化石

了解地名,可以了解到城市的

来源、演变、历史、文化

你觉得哪个地名最亲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