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主要产自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区域,历经了上百年的风雨开采,从卫星地图上看已是满目疮痍,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矿区,分布着大大小小上千个翡翠矿场,本世纪初,矿区进入了现代化的机械化开采,平均六天就可以搬空一座大山,使用的机械化设备,甚至超过了三峡工程的规模。
矿区的原石产出主要有三个途径:大矿主、小矿主和也木西群体,每一块玉料,包括矿主开挖出来的赌石,合法的交易流程,需要先缴纳地方军阀的税收,然后交由缅甸政府监管,政府根据石头的品质,把玉料分为A、B、C、D四个不同的等级,不同的等级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A、B类的精品资源,政府通常会直接参与销售,并运回国都内比都,通过每年几届的公盘拍卖等方式完成交易。
在缅甸,一年会有两至三次大型的公盘,分别在三月、六月和十一月,有时也可能会取消一两次的公盘。而平洲的公盘比较多,每个月都会有一到两次。除了这种大型的公盘,还有个人的私标,如果说玩石头是行家间的角逐,那么公盘就是高手间的华山论剑了。
虽然矿区离国内边境很近,但是直接从矿区运往国内都属于走私行为。所以,严谨的翡翠交易流程中,每一块玉料都要运回缅甸国都,加上政府的烙印才能交易,否则都属于非法行为。
矿区事实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免费开放,老百姓可以随便去开挖玉石,在缅甸的法律中,翡翠属于国有资源,不能私人开挖,矿场是国家以矿权形式部分承包给矿主的,在正常的作业期间,矿区是军事管制状态。
缅甸的佛性社会讲究回馈,潜规则里,矿主每天都会开放矿区给也木西群体来捡漏,我们讲的赌石,几乎都是来自也木西群体淘来的玉料,在赌石产业链中,占比很小。也木西是缅语音译,意思是捡石头的人,或者是刚挖出来、还有很厚的玉璞、最原生态的赌石,这些靠捡石头为生的也木西们,也是玉石生态链中最底层的群体。
因为赌石的偶然性很大,极品的玉料,一块就能成就这些挖玉人一辈子的梦想,所以,一旦有机会大一点的区域,他们就会蜂拥而至。挖玉人怀揣着一夜暴富的梦想,但他们更多只是奋斗在温饱线上,虽然法律不允许,但只要不是价值连城的玉料问世,政府也不会严正干涉这种社会回馈。
好的玉料实在过于稀少,能够成就梦想的挖玉人其实寥寥无几,不过,数十万的挖玉从业者,也造就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赌石市场,相应的,这个赌石场也承载着数十万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