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优秀的反坦克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坦克战的黄金时代,反之坦克的迅速发展也极大推动了反坦克武器的进步。作为世人公认的装甲战行家,德国人在反装甲战上同样造诣颇高。在二战时期,德国研发了种类繁多的反坦克武器,从单兵使用的反坦克手雷、“铁拳”,到各种口径的牵引式或自行式反坦克炮,再到装甲坚厚、火炮犀利的坦克歼击车,其中反坦克炮的发展水平堪称各国之最。

null

这是一幅相当有趣的战地照片,在一门88毫米Pak 43型反坦克炮后方又拖曳了一门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一大一小两门炮的对比也印证了德军反坦克炮发展的历程。

二战时期,德国反坦克炮的发展经历了一条类似奥林匹克精神的道路:更大的口径、更强的威力、更重的体量。在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德军标准的反坦克炮是37毫米Pak 36型,这款反坦克炮在问世时堪称世界一流,在500米距离上对倾斜30度的均质装甲的穿透力为29毫米,对付周边国家的轻型坦克绰绰有余,而且战斗全重仅327公斤,可由人力拖曳,非常灵活。

null

一门37毫米Pak 36型反坦克炮在炮组成员的推动下进入阵地,这种火炮非常轻便,机动灵活,但威力不足。

Pak 36的总产量高达20000门,并且出口到多个国家,中国也曾经进口Pak 36,用于打击日寇的薄皮坦克,苏联制造的45毫米M1937型反坦克炮很大程度上也是Pak 36的山寨产品,产量更高达37000门!然而,到1940年法国战役时,Pak 36型的威力在面对装甲更厚的英法坦克时已经相当着力,到1941年在东线遇到T-34和KV坦克时就彻底沦为“敲门砖”。在战争中后期,Pak 36已经基本退出反坦克一线,主要配属给步兵作为支援武器使用。

null

生产数量巨大的苏制45毫米M1937型反坦克炮在外观上很容易与Pak 36混淆。

早在战前,德军就着手研发Pak 38型50毫米反坦克炮用于替换Pak 36型,于1940年列装。以当时的眼光看,Pak 38型是一款相当优良的反坦克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在5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79毫米的30度倾斜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仍有45毫米的威力,而且外形低矮,利于隐蔽,战斗全重830公斤,机动性尚可。然而,在面对大倾角装甲的T-34和正面装甲厚达90毫米的KV-1坦克时,Pak 38型的威力也很难让德军感到信赖了,导致该型反坦克炮于1943年停产,进而被威力更强的Pak 40型反坦克炮所取代,大约生产了9500门,可谓生不逢时。

null

一门50毫米Pak 38型反坦克炮由平板货车卸载下来,通过与士兵的对比,这种火炮体量适中,威力尚可。

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从1942年列装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始终是德军的主力反坦克炮,超过23000门的产量足以说明德军对这种火炮的青睐和旺盛需求,除了作为反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外,Pak 40的车载型号也成为众多自行反坦克炮和坦克歼击车的主要武器。Pak 40型在发射普通穿甲弹时在500米距离上对倾斜30度的均质装甲的穿透力为96毫米,在1500米时仍达64毫米,如果使用钨芯穿甲弹时,更是达到120毫米和77毫米,足以对付除少数重型坦克之外的大部分苏军和盟军装甲车辆。不过,威力的提升也是以牺牲机动性为代价,Pak 40型的战斗全重达1425公斤,已经很难由人力进行拖曳转移阵地了。

null

由Sd Kfz 10型半履带车牵引的75毫米Pak 40型反坦克炮,这种火炮重量已达1.4吨,已经很难由人力拖动了。

说起来有些尴尬,即便是Pak 40型列装后,直到1943年之前,德军手中威力最强的反坦克武器却是88毫米Flak 18/36/37型高射炮。1940年5月,在法国阿拉斯战场上,隆美尔命令一个空军高炮连的88毫米炮平射敲掉冲到跟前的英国重型坦克,此后作为反坦克利器的名声几乎盖过了这种火炮的本职。在东线和北非战场上,88毫米高射炮几乎是德军应对重型坦克威胁的不二法门。不过,88毫米高射炮毕竟不是专职的反坦克炮,其外形高大、容易暴露,对阵地要求较高,机动不便。于是,德军基于88毫米高射炮研发了同口径重型反坦克炮,这就是1943年列装的88毫米Pak 43型反坦克炮。

null

在北非战场上进行平射的德军88毫米高射炮,因其出色的作战能力被网友们称为“反一切炮”。

Pak 43型以88毫米Flak 41型高射炮为基础进行设计,其穿甲能力超越以往的任何型号,使用普通穿甲弹对30度倾斜装甲射击,在500米距离上穿透厚度达185毫米,在2000米距离上为132毫米,如果使用钨芯穿甲弹则上述数字将增至217毫米和153毫米,可以在大多数敌军坦克的有效射程之外秒杀目标。当然,Pak 43型的体量也是水涨船高,战斗全重达3650公斤,远超Pak 40型。为了提高Pak 43的战场机动性,德军开发了一系列自行型号,造就了“犀牛”、“斐迪南/象”、“猎豹”等知名的装甲猎手,同时“虎王”坦克也采用Pak 43型的改型作为主炮。由于工艺复杂,制造困难,Pak 43的产量远低于之前的各型反坦克炮,仅有约2100门。

null

今日陈列在美国阿伯丁武器博物馆内的88毫米Pak 43型反坦克炮,该型火炮有两种型号,一种是采用双轮炮架的Pak 43/41型(左),一种是采用四轮炮架的Pak 43型(右)。

尽管Pak 43的威力已经相当强悍,但它依然不是德军反坦克炮发展的终点。在苏德战场上,德军发现苏军A-19型122毫米野战炮兼具优秀的压制能力和反装甲能力,要求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公司研发类似的炮兵武器,这就是128毫米K 44/Pak 44型火炮,该型火炮是二战时期威力最强的反坦克炮,以全装药发射穿甲弹时初速达950米/秒,对30度倾斜均质装甲进行射击时,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219毫米的装甲,1000米距离上为200毫米,2000米距离上为178毫米,从理论上说可以击穿二战时期任何一种坦克装甲车辆的正面装甲。

null

表现Pak 44型反坦克炮投入巷战的彩绘,实际上该炮从未以这种状态参加战斗。

然而Pak 44最终未能作为牵引式反坦克炮列装部队,因为太过沉重了,战斗全重超过10吨,牵引重量更达14吨,德军十分缺乏重型牵引车,无论是机动运输,还是战地部署,这种火炮都过于笨重,不符合实战要求,所以只能安装在缴获的法制或苏制的炮架上,作为K 81重型加农炮装备部队。不过,德军并不打算放弃Pak 44的反装甲能力,为其研发了车载自行型号,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仅完成了88辆,实战效能非常有限,而Pak 44/K81型的总产量大约仅有150门。

null

Pak 44型最主要的战斗状态其实是车载型号,即“猎虎”重型坦克歼击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