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修心之《太上清静经》深度研究(十九)先天与后天之性终篇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对于没有任何易学基础的朋友,可能看起来有些费劲,但我们研究的是静坐修心,故没有易学的基础,这些都不重要。只需要随着站长思路学习即可。

null

先天即一种平衡,稳定,协调,没有时间限制的永恒状态,就像太阳一样,日出日落,永无休止,像周而复始的圆型;而后天是一种相互克制,短暂,有时间的限制,逐渐衰败的,有螺旋型的特性。

因为先天八卦相对应的八卦都是一阴爻与一阳爻,相互对应,没有任何的偏差,始终是平衡的状态。而后天八卦却是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状态。

null

伏羲河图演先天八卦,洛书演后天八卦,下面这三张图则更说明了平衡与制约。

先看河图,一个阳数,一个阴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地之数,阴阳之间均为同一个宫,无需外求,为平衡的状态。

而洛书中,阳数与阴数随相邻,但每个宫位只有一个数,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若要平衡就需要外求与另一个宫产生关系,才可平衡,这也是我们人类男女交尾的繁衍方式。

看先天河图的中央,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十土,五行归土,土生万物。但到了后天洛书,中间也只有五,却少了十,十跑那里了呢,4加6为十,3加7为十,1加9为十,8加2为十,分而四散也。

null

那先天之性是什么样的呢?

元性者,无性之性,其体柔慈,发而为仁(木)。

元神者,不神之神,其体圆通,发而为礼(火)。

元气者,无气之气,其体纯一,发而为信(土)。

元情者,无情之情,其体刚烈,发而为义(金)。

元精者,不精之精,其体纯粹,发而为智(水)。

仁义(金木)礼智(水火)信(土)被称为五德。

五元为体,五德为用,五元是内在,而五德是表象。

故婴儿无识无知之时,至善无恶,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见端也,人我两忘,义之至也;义即元情之见端也,声色不迷,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见端也,心气和平,礼之至矣;礼即元神之见端也,诚一不二,信之至矣;信即元气之见端也。

故仁义礼智信来自元性,元神,元气,元情,元精的内在心性,是一种自发的,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刻意的,自我克制,自我包装的。

null

而后天之性是什么样呢?

游魂;识神(丁-心);妄意(己-脾);鬼魄(辛-肺);浊精(癸-肾),即为五浊。

游魂主生,其性善,感则生喜(木);识神至灵,其性贪,感则生乐(火);妄意至动,其性 乱,感则生欲(土);鬼魄主死,其性恶,感则生怒(金);浊精至浮,其性痴,感则生哀(水)。喜怒(金木)哀乐(水火)欲(土)被称为“五贼”。

当我们高兴时,魂不守舍,很是兴奋;当我们发怒时,可怕的就像鬼怪;当我们快乐时,神采飞扬;当我们哀伤时,无精打采;

当我们无精打采时,肾水不能生肝木,木燥则心火旺,心火旺则脾胃不合,用阴符经中讲:火生于木,祸发必克。我们后天的身体,看似外为相生的状态,实为耗散的状态,当无炁殆尽,则无常至矣。

老子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五气朝元,后天五浊,皆听命于五元,四象和合,五行一气,三五合一,结成圣胎,浑然天理,人欲不生,还原返本,归根复命,依然是生初本来面目。

null

后天中返先天

返还之道,逆运之道也。古仙云:顺之生人生物,逆之成佛成仙。三丰祖师曰: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但逆并非违天而行,要顺其自然,即了解自然,掌握自然,利用自然,改变自然。行无为之为,而达无不为之境。

null

总结:

静之则为五元,动之则为五德,动静皆是先天用事。

我们常说:“动静一如,是谓如来,静则为体,动则妙用,体用一如,是谓如来。”

人间有喜、怒、哀、乐之迹,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五,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即喜怒哀乐不生。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先天主宰。

五元为体即为道,五德为用即为德,是谓道德。

静坐修心,延年益寿,改善心性,找到真我

本文发布自“站长带你飞”平台,版权所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