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亮相,连总统都去站台,这艘艇到底有多重要

法国最新一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正式亮相。 近日,法国海军最新锐的“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苏弗朗”号

法国最新一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正式亮相。

近日,法国海军最新锐的“梭鱼”级攻击型核潜艇首艇“苏弗朗”号正式亮相,该级也同时改名为“苏弗朗”级,以纪念18世纪法国海军名将皮埃尔·安德烈·德·苏弗朗。

“苏弗朗”号之后还将进行为期一年的测试,预计2020年正式服役,还有另外两艘同型艇正在建造中。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国防部长帕利出席了仪式,可见该艇对法国海军的重要性。

马克龙亲手为新潜艇揭幕,并进入艇内参观。

“苏弗朗”级是法国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计划从2006年至2026年间建造共6艘,每艘造价约为13亿欧元,是世界上最廉价的攻击型核潜艇之一。用来逐步取代自上世纪70年代起服役的六艘“红宝石”级核潜艇,是法国未来水下战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英美俄等国,都是先开发攻击型核潜艇再研制战略导弹核潜艇。法国则恰恰相反,发展核潜艇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

“二战”中,法国的工业基础损毁殆尽,阻碍了战后核潜艇的研制进程。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核潜艇的国家之一,于1954年至1959年间开展了数轮研究,但均遭到失败。所以转而寻求美国的帮助,但戴高乐政府所奉行的独立国防政策,尤其是建设独立核打击力量的决心,让美国政府担心得到核技术的法国会脱离控制,因此迟迟不愿提供潜用反应堆,这对法国核潜艇研究又造成了重大打击。

1958年,戴高乐将军受命组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决心以法国国家利益为中心,实现防务和外交独立,不做美国的马前卒,大幅调整外交和军事政策,并于同年让法国海军退出北约,以便独立建设强大的海军。图为戴高乐。

不过,法国人并未放弃,并转而研发战略导弹核潜艇,优先保证战略核打击能力。从此走上先研发战略导弹核潜艇,再研发攻击型核潜艇的特殊道路。1971年,法国第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可畏”号服役,而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红宝石”号直到1983年2月才进入现役,当时距离世界上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鹦鹉螺”号服役已经过去了29年。

“红宝石”级全长73.6米,宽7.6米,吃水6.4米,水中排水量仅为2640吨,是世界上最小的攻击型核潜艇,配备的CAS48型反应堆也仅重35吨。图为“红宝石”级。

此次即将服役的“苏弗朗”级则继承了前辈“红宝石”级的两大特点:排水量明显小于同类潜艇,以及采用噪声较小的一体化自然循环反应堆。这是法国海军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取舍的结果。

“苏弗朗”号体量较小,看上去并没有核潜艇的压迫感。

“苏弗朗”级为单壳体潜艇,全长99米,宽8.8米,艇员60人,自持力50天,最大潜深350米。排水量仅为4765吨,远低于美国的“弗吉尼亚”级(7900吨),俄罗斯的“亚森”级(8600吨)等主要攻击型核潜艇。与经常要执行远距离任务的美俄海军不同,法国海军是远洋区域性海军,目前,地中海是其主要防卫区域。此处水深较浅,海底地貌复杂多变,大型核潜艇的活动能力受限,正适合小型潜艇活动。

“苏弗朗”级的外形融合了水滴形和鲸形构造,长宽比达11:1,利于提升高速性能,与美国“弗吉尼亚”级相同。图为“苏弗朗”级。

为了控制潜艇尺寸和排水量,该艇采用了蒸汽-电力泵推系统。系统核心为一套K15型一体化自然循环反应堆,功率150兆瓦。它由“凯旋”级核潜艇和“戴高乐”号航母所用的反应堆改进而来。该艇的水上航速为14节,水下超过25节。

该系统具有四大优势:第一,可以使用与民用核电标准相同的,浓度为7%-20%的浓缩铀燃料,既节省燃料成本又可减少反应堆管理人员,经济性较好。相比使用浓度95%浓缩铀为燃料的美国潜艇,安全性也更好。

K15一体化反应堆模型,它可以安装在直径不小于12米的船舱内。最早于80年代装备在“胜利”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上。

第二,在泵推动力结构中,反应堆带动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然后由两台10兆瓦推进电机直接驱动螺旋桨。这样就省去了噪声的主要来源:差速齿轮箱和主传动轴,而且只需要一个配电盘即可平滑、快速地改变螺旋桨转速,使核潜艇在低速航行时有较好的隐蔽性和机动性。此外还用滑动轴承取代滚珠轴承,所有电动机、管线等都用减震外套包裹起来。将运行噪声降至110分贝左右,和大海噪声基本持平。2015年年初的一次大西洋军演中,一艘“红宝石”级核潜艇就突破了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的反潜屏障,展现出优异的隐蔽性能。

“苏弗朗”级总体上借鉴了法国前几型核潜艇的设计。但艇尾X型舵和泵推系统均为全新设计,泵推系统的船底突出部分少,航速调整快,很适合浅水域航行。法国泵推技术与美国最新的“弗吉尼亚”级基本持平,优于俄罗斯的“亚森”级。图为“苏弗朗”级艇尾。

第三,法国海军的航母和核潜艇大多使用K15反应堆或其改进型,通用性良好。

第四,一体化反应堆将蒸汽发生器、核反应堆和主循环泵都集中到一个压力容器内,辐射物质不容易泄露。结构紧凑,重量轻,体积小,高度和直径分别为10米和4米,有效控制了潜艇尺寸。

但它也有明显的短板。低浓度核燃料需要经常更换,约为10年一次,而美英最新型核潜艇均已实现运行寿命内不用更换核燃料。届时还需要切开艇体,拆除反应堆进行大修,这也需要诸多投入,而且可能会影响潜艇在岗时间。

但法国海军称,由于采用民用核燃料,实际上可以省下更多经费,通过改良设计,可执勤时间还有明显提升。一艘“苏弗朗”级在一年中可执勤的时间预计为240天,而在2003年时,“红宝石”级只能执勤150天左右。

当下全球只有法国海军潜艇大量使用一体化反应堆,全世界海军核潜艇中采用一体化反应堆布置方式的只占到总数的8%左右。

美国海军“格兰德-P-利普斯科姆”号攻击型核潜艇。她于1974年服役,采用了蒸汽-电力推进系统,但随着降噪技术的进步,1990年该艇退役后,美国就转而采用分布式反应堆设计,再也没有运用过一体化设计了。

该艇可以携带“暴风阴影”巡航导弹,F21“黑鲨”重型电动鱼雷、潜射型“飞鱼”反舰导弹和FG29水雷等武器共20枚,全部通过艇首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必要时还可以搭载DDS或UUA,执行反舰、对地攻击、特种战、反潜等作战任务。

“暴风阴影”巡航导弹由英法意联合研制。射程约为500千米,赋予“苏弗朗”级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该艇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电子系统,包括北约制式ACOM指挥与信息系统,SYCOBS作战管理系统,由泰利斯公司开发的集成型舰首声呐和舷侧大型被动声呐,以及拖曳声呐系统。其中ACOM系统可以通过北约数据链,向各级指挥人员共享战场态势,提升潜艇的侦查感知能力。

“苏弗朗”号,艇侧被包裹的突出部即为舷侧声呐。

“苏弗朗”级在未来将代替“红宝石”,承担护卫“戴高乐”号航母、保卫地中海航线和保护战略导弹核潜艇的重要任务。不仅在国内,它的AIP动力版“短鳍梭鱼”级还在2016年,战胜德国216型和日本“苍龙”型,获得了澳大利亚海军12艘,总价值355亿美元的大订单。这也是法国史上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对外军售案。

日本“苍龙”型常规潜艇,当时几乎要赢得订单,但最后关头澳方以日本的武器和AIP技术不能满足需求为由。转而选择了综合作战能力突出,具有较大改装潜力的“短鳍梭鱼”型。

除了符合作战需求外,澳大利亚选择“短鳍梭鱼”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其中,以法国舰艇制造局(DCNS)为代表的法国军工产业所拥有的先进研发、独立供货能力就是一大得分点。

而它的基础型,“苏弗朗”级就是DCNS公司,阿海珐公司,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以及全法100余家中小企业,协作完成的高精尖军事项目。“苏弗朗”级及其衍生型的成功背后是坚持自主建设的大政策在不断推动,进而形成完整的军工体系,这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安全至关重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