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不是药神》吗?电影中的印度仿制药公司还有印象吗?电影原型这次真的要来了!最近,印度仿制药巨头动作频频,争相为进入中国市场铺石问路。
//
大玩家来了
//
7月16日,印度仿制药巨头西普拉有限公司宣布,其旗下子公司西普拉欧洲公司已与江苏创诺制药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成立一家合资公司。
根据协议,合资公司成立后将成为西普拉的子公司。西普拉将持有其80%的股份,创诺将持有其20%的股份,双方共同出资3000万美元。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在中国投资建设吸入剂产品生产基地。
实际上,这并不是西普拉第一次尝试入华。
早在20多年前,西普拉就曾有意进入中国市场。不过根据印度当地媒体的报道,后来,西普拉撤出了相关投资。
此番西普拉卷土重来,5月份在上海成立独资公司,这个月又注资成立合资公司,布局中国市场的意图明显。
“虽然印度、美国和南非是西普拉目前的核心市场,但中国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西普拉全球首席执行官Umang Vohra表示,“这次合作在中国建厂意味着我们又跨出重要的一步。”
这次西普拉带来的是呼吸疾病领域产品,但西普拉的野心显然不止如此。Umang Vohra明确表示,“将探索多种途径,建立包括肿瘤药和其他产品在内的产品组合”。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下这家公司在全球仿制药行业的地位。
西普拉可不是一家普通的仿制药小公司,而是一家名副其实的仿制药“大玩家”。
成立于1935年的西普拉是一家专注于复杂仿制药的制药公司,产品线横跨呼吸、抗逆转录病毒、泌尿、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领域,在全球44个生产基地生产50多种剂型和1500多种产品。
真正让西普拉名噪全球的事件是,2001年,西普拉在非洲将其最具盈利前景的抗艾药降到每年每人350美元,折算下来,每天不到1美元。
要知道,当时全世界抗艾正药还在被少数几家专利药巨头垄断,每人每年的药费高达1-1.5万美元。
IQVIA的数据显示,西普拉在印度制药行业排名第三,并且是美国最常开的仿制药生产商之一。
时隔多年,西普拉再次押注中国市场,透露出看好中国市场向印度仿制药更加开放的信号。
//
扎堆来华
//
值得注意的是,捕捉到“我国医药市场将会越来越开放”信号的并不只有西普拉一家。
就在上个月,印度另一大仿制药巨头在拓展中国市场方面也有新动作,这家公司就是印度太阳药业。
太阳药业是全球第四大专业仿制药公司,成立于1983年,以5个产品起家,后逐渐发展成为在印度顶级的制药公司之一。
太阳药业此次选择的合作对象是康哲药业,就其旗下的两款产品与康哲药业签订了许可协议。
这只是最近的合作案例。实际上,正在积极拓展中国市场的印度制药公司还有很多。
去年12月,印度阿拉宾度制药有限公司与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华共建合资企业引进高质量低价格药品。
阿拉宾度制药是全球前五大仿制药制药公司,1992年在印度上市。去年9月,阿拉宾度收购了仿制药巨头山德士在美国的业务,使其成为美国市场第二大仿制药企业。
另一家印度制药巨头、在中国深耕多年的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也表示,未来几年,将在中国进一步扩大业务。
“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将中国视为一个重大机遇。”印度瑞迪博士实验室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艾雷兹·以斯瑞利表示,“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我们准备在中国推出70款满足中国监管要求的产品。”
不难看出,印度药企在华动作正越来越频繁,在这背后则是中国医药市场大环境的巨变。
//
影响几何
//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印度制药企业早就想参与其中。
此前,印度仿制药巨头进入中国的尝试算不上成功,原因很多,获批耗时长便是其中之一。
近来,在医改走向深水区的大背景下,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抗癌药零关税、4+7带量采购等新政密集出台,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低价格的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在国际市场上,印度制药企业具有非常强的成本竞争优势。在降价方面,中印双方有不少“共同语言”,扩大合作的共识越来越大。
联系到最近在上海召开的“中印药品监管交流会”,双方合作预计会进一步深化。
这次交流会规格很高,主办方是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印度中央药物标准控制局。会上,双方围绕中印两国进口药品注册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技术要求、药品境外检查与合规指南、中国药品招标采购的政策和招标流程、中印医药产业合作等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据外媒报道,已有印度药企收到邀请,参与中国的带量采购谈判,一些印度药企的报价甚至可以在“4+7”带量采购中标价的基础上,再降20%-30%,这对参与竞标的相关方形成的压力不言而喻。
印度仿制药巨头此番在华能否激起更大的浪花,值得业界密切关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国内仿制药企业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与其被倒逼着改变,不如及早主动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