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黄氏宗祠
防城黄氏先祖黄任汉,妣马氏(伏波将军马援之妹),汉光武帝时人,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平乐乡,子三人:长万定、次万寿、三万周。
黄万定公铜像
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交趾女子征侧、征贰叛乱掳掠中国岭南合浦等地六十余城,自立为王。
防城港黄氏宗祠
建武十八年春,光武帝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南征反击平乱,先祖任汉公率领三子从征,官授为引路将军,率战船二千余艘航海前进。在浪泊一战击败蛮女,军至合浦,屯扎大营,分三路进兵,一路伏波将军亲率任汉公及林采风、简有龙等,由龙门九口浪进船,浪连珠起声震如雷,船不能渡。伏波将军亲操弓矢,连射六口,海旁有三婆庙,忽闻神于空中呼曰:“要留三口与我日后血食。”将军异之,停射浪息,战船遂由此进,故今名为三口浪。
防城港黄氏宗祠大门
一路伏波将军长子及宋将军及吾祖万定公、梁启宇、刘公祖、陆缘渊、凌官旺、韦料真、黄初定(当时号为七姓将军)自冲仑进兵;一路伏波将军次子、黎参戎及吾祖万寿公由那天木脉隘进军。三路合兵铸造铜人,热炭其中,以当象阵。兵至那勤等处,势如破竹。军到江平万宁州,虏益遁入南境。
防城港黄氏宗祠庆典活动
将军又择日进讨于,虏且战且逃,将军挥军日夜追逐俘斩二万余。乃至交趾城蛮女复遁入金溪穴中,将军下令军士四面围困,时过一年,蛮兵粮尽水绝,无可为生,无奈何硬出谷口,全被俘斩,征侧、征贰亦被俘就地斩首奏上朝廷。复搜余孽,斩俘无数。
防城港黄氏宗祠一角
虏见引路将军黄任汉父子英雄骁勇,敌胆破心寒,势穷力竭,处处输城投降,将军允之,令吾祖任汉公等勿追。奏闻朝廷,抚绥残虏,犒赏三军。
2013年防城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修缮竣工庆典大会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癸卯岁九月二十九日辰时立铜柱于分茅岭下,以示胜利刻六字于上曰:“铜柱折,南人灭。”遗址至今尚存,征抚功成,随征将士,进爵有差。
授万周为把总,任汉公驿骑将军率第三男万周公随伏波将军奏凯固朝,周公后裔未详。
万寿公授宣隆太守,子孙世袭土州,后裔遂蕃衍于广西二十四土州。
万定公封平夷大夫,授合浦郡太守,子孙世袭各峒峒长;后裔遂繁衍于防钦各地。
纪念碑
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黄氏宗祠),是黄氏家族为了纪念历代祖宗,尤其是为了纪念东汉时期始祖黄任汉公及其子万定公、万寿公、万周公等先祖和伏波将军南征交趾,平夷有功而建。原宗祠始建于蔗园村,清乾隆乙亥年(公元1755年)把宗祠由蔗园村迁建于防城渡口(今防城二桥西岸北侧)。
防城黄氏宗祠是防城最早最大的祠堂,是防城港伏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于2009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