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历:7 月 22 日,宜坚强

null

詹姆斯·鲍德温,美国黑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1924 出生在纽约市黑人聚居区,一生著述颇为丰厚,其作品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他的小说《向苍天呼吁》与赖特的《土生子》和埃利森的《看不见的人》被并列为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的典范。在二战后的美国黑人文学发展进程中,鲍德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真正的必不可少”的作家。

null

鲍德温关于种族问题的基本看法是:美国的“复合命运”使白人和黑人的生活及利害关系在 20 世纪的美国变得不可分割。他认为要解决美国黑人问题,关键在于美国白人必须寻找出一条道路来与黑人共处。他一方面警告白人世界必须停止种族歧视,因为物极必反,黑人的怒火会一发不可收拾;另一方面又规劝黑人不要采取极端的行动,以免煽起种族仇恨,自取灭亡。

null

作者: [美] 詹姆斯·鲍德温

译者: 吴琦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9-8

《下一次将是烈火》是詹姆斯·鲍德温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集,全书由两篇信件组成。

第一篇《我的地牢在震动》最早刊登于《进步》杂志,是作家在美国黑奴解放运动 100 周年纪念时给侄子的公开信,讲述了非裔美国人如何经历一代代的不公而幸存,并敦促侄子超越白人对黑人的狭隘定义,追求卓越。

第二篇《十字架之下》最早发表于 1963 年的《纽约客》,当时正值亚拉巴马州发动的针对黑人的暴力事件,鲍德温凭借其对“国家的黑暗现实尖锐剧烈的批判”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作家回忆了自己 17 岁时遭遇的信仰危机,描述了基督教堂里遍布的伪善和暴力,以及自己和美国黑人穆斯林运动领袖的一次分歧。鲍德温深刻地指出种族歧视的根本来源于白人对权力的病态迷恋,以及他们面对公义和历史的虚无与恐惧,号召黑人和白人抛弃黑暗的肤色政治,共同承担起艰难的历史责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