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在线报道: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完成全部拓展试验,计划于19日择机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将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是2016年9月15日发射太空进入轨道的,截止到现在已经在轨飞行超过1000天时间。
先来认识一下“天宫二号”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在“天宫一号”备份目标飞行器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总长10.4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具有与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交会对接、实施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重要功能。
“天宫二号”有什么作用?
“天宫二号”的日常工作非常忙碌,到目前为止,它完成了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对接,将宇航员运送至天宫二号,完成了宇航员中期驻留,完成了考核面向长期飞行的乘员生活、健康和工作保障等相关技术,完成了对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验证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等等,天宫二号还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定制的高性能航天“数码相机”,安装在天宫二号对地观测面的“肚子”上,能够实现跟随天宫二号的飞行角度变化从多个方位对地成像。
这台“数码相机”具有信噪比高的特点,地面分辨率达到100米,所看到的地表景物细节更加精细。这些新型的探测图像将可广泛应用于气象预报、大气探测、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海洋灾害预防、航海安全保障等多种领域。
太空培养植物
航天发展非常迅速,如果人类长期在太空中生活,那么在太空中培养植物就是重要的课题。
在天宫二号上,设计了一个温度适宜、光照可控的迷你培养箱,实现了从种下种子,一直到收获种子的全过程。以往的太空植物培养实验周期都不超过20天,只能展开幼苗阶段的实验,而这次是我国首次在空间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全过程的空间植物培养实验。
天宫二号的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小型空间实验室,旨在解决一定规模、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具备开展各种工作和试验的条件。
我国正式迈入“空间站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定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一是航天员上天;二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三是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2011年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冲天而起,将天宫一号精准发射入轨。随后,天宫一号相继迎来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完成航天器组合体控制与管理、航天员在轨驻留保障等一系列技术试验验证,获得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和应用成果。2018年4月2日,它完成使命,入落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如今,随着天宫二号任务的结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工程也将全面展开,中国也由此正式迈进“空间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