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仁寿县文宫镇,有一座民国时期的民居,这便是抗日爱国名将潘文华将军的旧居。
潘文华旧居位于文宫镇文华社区,建于民国五年(1916),1988年12月被列为仁寿县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文华,号仲三,清光绪十二年(1886)10月16日出生于今文宫镇农兴村二组(棕树湾),从十六岁起戎马生涯四十余载,官至国民党重庆市市长,23军军长,28集团军总司令,川黔湘鄂绥靖公署主任,西南公署副长官。
潘文华将军虽然长期在旧军队任职,却不断接受新思想,特别是抗战爆发后,长期与延安保持联系,并多次与中共高层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会晤。1937年,他请缨出川抗日,1942年联共抗日,1944年秘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的身份起义,潘文华和邓锡侯以西南行政副长官的身份在彭县(今成都彭州市)龙兴寺联名发出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权,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起义后,党中央任命潘文华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常务委员。1950年11月12日,潘文华病逝于成都,终年64岁,殡葬于成都武侯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政务院给予他“川西起义,有功于人民”的高度评价。
潘文华戎马倥偬,却不忘造福故乡。他派部修建了成都至仁寿公路,创办了文华中学,瘟疫时赈灾济民,批条子减壮丁等。他的一系列义举,在百姓中间赢得了“爱乡将军”的美名。
潘文华旧居坐西向东,横向复四合院布局,院、园结合,为典型的民间住宅排列。主院左右各一四合院,右侧四合院早年拆除,左侧四合院原系厨房、食堂及雇工住房,建国初期已分配给当地农民,经使用和改造,已面目全非。
现存主院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屋顶,上施小青瓦,每柱之石础均精雕细刻。
除正厅明间和下厅明间次间为一楼外,均为两楼,楼面施木板。全部建筑均在瓦面之下离木椽约20厘米处加筑夹泥卷顶棚,使之既防尘又防火。
正厅面阔7间33.85米,进深6.6米,通高8米;下厅面阔7间33.85米,进深5.8米,通高7.3米;左右厢房面阔4间14.82米,进深4.59米,通高6.9米。
正厅堂屋现为潘文华将军陈列室,陈列着潘将军的生平事略。
近百年的风侵雨蚀和世事变迁,潘文华旧居显得沧桑落寞。只是偶尔,还会有人来此,凭吊这位抗日爱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