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洗象图》与“伏日洗象”

null

《乾隆皇帝洗象图》(局部) 丁观鹏(清)

明清时期京城有一个节令习俗叫“伏日洗象”,清代画家丁观鹏的《乾隆皇帝洗象图》就描绘了此景。

《乾隆皇帝洗象图》纸本设色,纵132.3厘米,横62.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设色艳丽,气氛和谐,画中的碧水弯弯,绿树、怪石、蕙草散布其间,一头大象温顺地站立在树荫下,孩童、僧侣等一干人正在为大象洗浴。画中端坐者是扮作普贤菩萨模样的乾隆皇帝,他目不转睛地瞧着自己的大象,大象也非常惬意地与乾隆帝对视,似在与主人交流情感。《乾隆皇帝洗象图》画幅左下款署:“乾隆十五年六月,臣丁观鹏恭绘。”下钤“臣丁观鹏”白文方印、“恭画”朱文方印。画幅右上钤乾隆皇帝朱文椭圆印“乾隆御览之宝”。画家丁观鹏于雍正四年进入宫廷为画院处行走,是雍正、乾隆朝画院高手,与唐岱、郎世宁、张宗苍、金廷标齐名,造诣深湛,得乾隆帝赏识。

古时京师大象为东南亚进贡,三伏天洗象的现象在元代已有,至明代万历年间,京师洗象已成风俗。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京师象只皆用其日洗于郭外之水滨,一年未此一度。”明人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中也提道:“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清承明制,将洗象习俗传承了下来。清初大臣、诗人田雯有《洗象行》,诗曰:“张旗伐鼓传洗象,一时观者如堵墙。”清代文学家李绿园亦有诗云:“三庚伏初届,大地炽如炉。云是洗象日,观者充南郛。奔走狭委巷,车马隘通衢。”

清乾隆时期,京城内大象最多时达三十多头,驯象师多达百人,在京城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建有象房,至今这一带还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等街巷名称。当时的大象就像现在的大熊猫一样珍贵,每一头大象都起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并且被授予不同的官职,从武弁至大将军不等,按级别享受俸禄,配备象房,由户部供给大米,工部提供棉被、毡条等御寒之物。每年的初伏之日,銮仪卫驯象所设置仪仗、鼓吹乐队,以旗鼓迎象出宣武门,浴于响闸。每到洗象日,宣武门附近的饭馆酒肆宾朋满座,商场店铺人头攒动,场面十分热闹。

清末,随着国运衰弱,京城洗象习俗逐渐消失,成为历史记忆。 (郑学富)

来源:西安晚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