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仁者寿”:巴马长寿文化的最好注释

孔子在《论语》中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里面提到了一个道

孔子在《论语》中说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里面提到了一个道理:有仁德之人,必然长寿。

到清朝末年,一位朝廷命官将一块刻有“惟仁者寿”的牌匾授予巴马的一位老人。据说,这是受皇帝之命而为。

就是这一块牌匾,打开了一道空间,让光芒照射进来,映亮了一直隐秘的巴马长寿文化。

“惟仁者寿”牌匾,长135厘米,宽53厘米,由一整块红木雕凿而成。牌匾两边用铜线做花边护住,中间有木雕玫瑰花朵,朱红底色,匾内阳刻“惟仁者寿”四个大字,字体丰满,笔法遒劲;大字上方有一印章,中间满文,两边篆书 ;匾的右侧有一行竖写小字 :“钦命广西全省提督学院冯为。”左侧一行小字是 :“皇清光绪戊戌年仲冬月旦耆民邓诚才。”

“惟仁者寿”牌匾现收藏于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邓氏家中。

匾中提及的邓诚才是什么人?清朝光绪皇帝为何命人为其题字匾?

居住在平林村敢烟屯的邓高云,是邓诚才的第五代孙,他对事情的来龙去脉有一定的了解 :高祖邓诚才少年时代受过私塾教育,步入青春年华时,身材魁梧,勤于练功习武,机智过人,后被朝廷招募去当兵,他武艺高强,屡建战功,花甲之年还参加过冯子材领导和指挥的中越边境抗法战争,为军中最长之战将。战争结束后告老还乡,复事农耕。

年过花甲的邓诚才返乡后,看到父老乡亲仍是那么贫穷,就把当兵时集攒下来的资金,用于购买蔗种分发给乡亲们种植,并引进制糖技术,购买榨糖器具,使全村有劳动力的家庭生活得到改善;此外,逢年过节,邓诚才都会买些猪肉来送给一些无助的困难户,深得乡亲们的尊敬。

邓诚才,当兵吃粮勇立战功,居功不骄傲;返乡务农不忘乡亲,不遗余力为百姓做善事。清朝光绪皇帝得知此事后,为了旌表耄耋老人的仁德范举,树其为乡里楷模,匡正民风,于1898年11 月,钦命广西提督学院为邓诚才老人题赠“惟仁者寿”寿匾。

邓诚才后人及“惟仁者寿”牌匾。

牌匾中的“提督学院”,是古代的一种文官头衔,又称“学政”,系由皇帝直接任命,派驻地方,负责监察一省学务的最高长官。“学政”还负有弘扬礼教、匡正风气的责任,他们给地方上的德高望重者颁发贺寿牌匾,是官方主导营造尊老氛围的具体表现。据悉,“惟仁者寿”是光绪年间曾任广西学政的浙江省桐乡县人冯金鉴的手笔。其人还曾履任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等职。

那一年,寿匾送到敢烟屯时,邓诚才已逾百岁,但童颜鹤发,精神矍铄。

其实,早在邓诚才荣沐天恩之前,广西地方大吏受皇帝之命,于清朝同治三年,为巴马所略乡力那村寿民黄宏慕题赠“寿比岗陵”的寿匾。寿匾用坚硬的铁木做成的,但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毁于烈火之中,该事件被记载于黄宏慕的墓碑上,墓碑尚存于力那村的后山。无独有偶,同治八年,朝廷命官为巴马甲篆镇坡月村杨润魁题赠的“春圃烟霞”贺匾,历经百余年风雨后,仍旧古色古香,熠熠生辉。

这些牌匾,正好注释了巴马一直隐秘的长寿文化。

巴马,有着长寿的条件,又有长寿的历史渊源,其“长寿之乡”的美誉,实至名归。

1959年,广西统计出在巴马的15万人口中,就有28名百岁以上老人。

1960年,武汉医学院长寿科研组来到巴马对长寿课题进行考察、研究。课题组人员深入乡村,先后考察访问了18位百岁长寿老人。消息不胫而走,从此揭开了巴马长寿研究的序幕。

1979年,中国老年医学会成立后,由国家卫生部牵头,组织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北、湖南等省(区)共25所大专院校和医疗单位的一百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考察团进驻巴马,对巴马长寿老人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期间,考察团先后考察了50位百岁老人,最后以众多的科学依据论证了巴马长寿基础因素,并对国内外公布巴马是一个长寿县的消息。新华通讯社用各种语言向世界播发大规模考察巴马活动的信息,引起国际上的关注,巴马的知名度一时间传遍全世界。

1981年,在德国汉堡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医学大会上,中国老年医学会将巴马长寿考察资料在会上进行了展示、交流。此次会议承认巴马是中国的一个长寿县。会后,广西的医学界、民族学和人口学的专家学者仍坚持不断地开展对巴马长寿现象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上述对巴马长寿人口研究成果经《人民日报》、新华社及港澳、英美多家通讯社等中外媒体的报道后,巴马长寿现象在国外传播更为广泛。此后,先后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的老年医学界的专家、学者、游客慕名到巴马考察、研究、采访观光。

一花引来百花开,花香自有蜜蜂采。

2008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又授予巴马为“中国长寿之乡”荣誉称号。巴马所拥有的中国长寿之乡美誉,来自巴马的山水人文、地理环境、阳光空气、食物结构,还来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心态。

从此,巴马被越来越多的人尊称为延年益寿的圣地。

邓诚才老人的家乡敢烟屯,受长寿气息的感染,古树掩映、翠竹簇拥、阡陌交通、屋舍俨然、鸡犬相闻、安静恬适。从2009年开始,邓诚才后人投资对敢烟屯及“惟仁者寿”寿匾进行保护性开发,兴建仁寿长寿文化体验山庄,制作“惟仁者寿”纪念章,仿制寿匾旅游纪念品,向游客传授“仁者寿”的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举办补粮祈寿民俗活动,为游客祈福求平安。昔日寂静的小村庄成为游客了解巴马长寿文化首选之地。

因为,“惟仁者寿”是对巴马长寿文化最好的注释。

来源:河池日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