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中国独有的建筑形式,
一座座四四方方的庭院,
一方四四方方的天空,
蕴含了多少忘不去的乡情怀牵,
隐藏了多少拾不起的旧日时光。
四合院,它不仅是我们赖以居住的场所,
作为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
分布最广泛的汉族民居样式,
其中蕴藏的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
蕴藉的对生活美满幸福的期盼,
藏在每一砖每一瓦,每一处雕梁画栋里。
院子
在中国,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
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
传统住宅的统称。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
“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
形成一个“口”字形。
多数四合院分布在中国北方,
而南方的建筑形式中也存在着
形象和作用与北方四合院类似的院落。
从大小来看,
北方四合院较南方四合院大,
北方会呈现出东西南北四方向扩展,
以北为尊;
而南方四合院则是向一个方向延伸,
体量上不如北方大。
而因为地理环境等原因,
北方四合院多有高大的门窗和较大的庭院,
以期充足的日照和采光。
而南方四合院房屋围拢像“井”字,
庭院小,形成天井式的布局。
北方四合院注重高大的房屋建筑,
多用木结构,以硬山、悬山屋面最为多见。
而南方则以二层楼为多,
一层为客厅,二层用于居住,
材料的选择多样,木竹石等均有,
以硬山屋面与风火山墙的结合较为多见,
以利防火。
历史
四合院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三千年前的商朝遗址,
遗址宫室与庭院周边设置廊子。
到了周朝,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就出现了
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样式。
该遗址平面呈矩形,
由两进院落组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
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是一座相当工整的四合院。
陕西岐山凤雏遗址
汉代的四合院组合规制整然。
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可见回廊与重楼,
晋代主屋两侧有东堂、西室的横列形式,
其后住宅规模有所发展。
汉代画像砖
唐代四合院的格局是前窄后方,
乡村中的三合院和四合院
为了更有效利用面积,
在院子周围建造房屋;
统治阶级的大型住宅
仍沿袭六朝以来的传统方法,
使用不经济的回廊。
宋代四合院的院落更加复杂,
院子周围往往用廊屋代替木质的回廊,
因而房屋的功能与结构
以及四合院的造型都发生了变化,
并且住宅与园林的结合更加密切。
直到清末,中型与大型住宅大多采用
回廊和围墙包围起来的封闭式布局,
宫殿庙宇及其他建筑
也大都采取同样的方法。
四合院的形式基本沿用下来,
可梁架装修雕刻和彩画等技术
却不断推陈出新。
可惜的是,由于修缮、战火、翻新等原因,
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合院
基本大都是明清、民国时期的作品。
尊卑
四合院的房屋
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有严格规定,
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传统大家庭的
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
家长所居住的正房高于侧房,
面积也比侧房大,晚辈住在厢房或耳房。
这其中又以东厢房为尊,
一般居住的是家中的长子、长媳。
坐南朝北的房子称为倒座,
是家中的客厅或书房。
一家老少,从上到下,
均按照辈分来分配居室。
以北京四合院为例,
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
都要给老一代的老爷、太太居住。
北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
两侧两间仅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
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
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
两侧多做卧室。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
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
大哥住左厢、二弟住右厢。
厢房也是一明两暗,
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
总之,四合院的“北屋为尊,
两厢次之,倒座为宾,
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
反映出严格的家长制的等级格局。
同时,也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
朋友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阴阳
我国古代人民讲究阴阳相合,
四合院在构成和空间组合上,
阴阳思想最为明显。
首先,院子在形态上
是由东西南北四方房舍相围合,
外“实”内“虚”构成一对阴阳关系。
其次,组合依据“门堂制度”,
在轴线主导下设计门屋和正堂,
两侧再配两厢,“门堂”这一主一次
又是一对阴阳关系。
东西厢的配置亦成第三对阴阳关系,
以横轴线贯之。
而在纵横轴线交织的院落关系之中,
纵为主,横为次,形成第四对阴阳。
四相空间乃以阴阳法则而定。
《易经》云:
“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相, 四相生八卦。”
除院落围合的东南西北“四正”的组合安排外,
还有院落四角空间的耳房、天井或厕贮、门道等,
成为“四维”的布局,
这“四正四维”亦构成院落空间一对阴阳关系,
整体上来看院落空间
可说是一个布局完整的八卦空间。
封闭
四合院这种四方合围的建筑形态,
其实是与老子所说的
“小国寡民, 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的传统观念有关的。
院落四壁都有墙壁,
外面的人看不到院里,
院里的人也看不到外面,
一家人的活动都在院墙之内,
与外界相通的唯一渠道就是大门,
而平时大门是紧闭的。
甚至,还有在大门口设置的影壁,
也称照壁,古称萧墙,
著名的成语“祸起萧墙”就是指这个了。
旧旧时影壁是用来
阻挡想象中的孤魂野鬼的,
而事实上影壁也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
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
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
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院内则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
则象征着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布局
北京的四合院讲格局,
讲款式,讲气派,重传统,
整个院落布局严整、敞亮,
使人有雅静舒适之感,
而老北京四合院,天下闻名。
“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
这“百万家”的住宅,
便是如今所说的北京四合院。
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厦,
后边有罩房。
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
门内是四扇木屏风,
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
与垂花门相通。
有的花墙子在垂花门两旁,
镶上两三个漏窗。
正房与厢房之间,
有圆月亮门儿,
可以从过道到后院去,
有的有过厅,可以穿行。
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
中间是月亮门儿,
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
红斗方字,东边的是“动壁图书”,
西边的是“西园翰墨”。
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
南房有穿山游廊,
是以山墙开门,接起来的走廊。
如此布局,
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
是清朝时的那王府和恭王府等几个,
壮观气派,还带花园。
东西厢房的南边,
有一道院墙,
把院子隔成里外院,
都是砖地,雨过天晴的院子,不存水。
有的在院里摆几盆花,
摆个大鱼缸,夏天支搭天棚,
在院里乘凉。
老北京人说:“天棚、鱼缸、石榴树”。
这就是四合院夏天的情景。
民俗
中国传统民俗
包含吉祥和禁忌两个方面,
四合院中的门楼、门墩、
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门窗等处
装修、雕饰、彩绘
处处体现这两个方面的民俗思维。
一般来说,四合院装饰物
大都具有吉利、祥瑞、祈福的含义。
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
寓意“福寿双全”。
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
寓意“四季平安”。
而嵌于门替、门头上的吉祥语,
附在抱柱上的楹联,
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
更是集贤哲之古训,
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
或铭处事之学,或咏鸿鹄之志,
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同样禁忌的也有很多:
院内的树木不可种桑(丧)树,
柳(流)树,梨(离)树,槐(坏)树,
而且还要院子比街巷地坪低,
形成“倒吃水”,寓意财不外露。
细节
仅拿门墩为例。
门墩主要以箱形和抱鼓形居多,
还有狮子形, 多角柱形, 水瓶形门墩等等。
大多数的四合院是在门框两侧
放置一对小石狮子,
尽管它们没有大户人家门前
那对石狮高大气派,
但却雕刻得活灵活现, 十分精美,
或蹲或站, 或伏或仰,
犹如一对保护神, 看守宅门。
其实放置它们的本意是
避邪驱恶, 守门看户。
还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它是吉祥之物,
是一种喜庆活泼有余的象征。
二是有的门墩儿上呈卧姿
一大一小两只狮子,
狮谐音“世”,大狮子小狮子取“世世同居”之意,
且小狮子卧于大狮子胸前,
又有“父慈子孝” 、“和谐美满”之意。
抱鼓型门墩儿,
抱鼓寓意是通报来客之鼓,
客来客往显示出主人的人缘儿好, 家业兴旺。
而箱子型门墩多刻有蝠(福)、鹿(禄)、桃(寿)、
喜鹊(喜)、穗 (岁)、瓶 (平)、
鹌 (安)、羊(三阳开泰)和钱等图案 ,
都是吉祥之物,
表现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渴望。
除了门墩之外,
雕花的窗户、斗拱、雀替、飞檐、屋脊,
这些细节处无一不体现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审美。
纵观历史,中华文明历经上下五千年,
历史朝代交替更迭,
封建制度传承历朝历代,
但无论时空如何变化,
其思想观念却始终如一根主线贯穿其中。
它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而建筑作为凝固的历史,
把这种思想观念永久地保存下来。
而四合院作为其中代表,
是我们今天研究传统文化、
体会传统经典的重要方式,
而这些凝固的历史却正在日渐消逝,
在钢筋水泥的迷宫中被渐渐吞噬。
保护古建筑的行动,迫在眉睫!
◎本文转载自“中式生活美学”,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