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说你呢,接绣球啦!绣球故事值多少?

看过1988版《西游记》的人,对这个经典画面一定不会陌生。唐僧的母亲用抛绣球的方式找到了自己心爱的人,促成一段美好的姻缘。绣球一般由彩绣做成,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物。

它历史源远流长,2006年被中国文化部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一般由12片花瓣组成,最大的有30瓣。在瓣片上,分别绣有龙、凤、孔雀、蝴蝶、金鱼、鸳鸯、菊花、玫瑰、牡丹、兰草、祝词等,一般都是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传统的绣球内常填充一些豆粟、棉花籽或稻米等农作物种子。大家通过绣球来表达对丰收、吉祥和人丁兴旺的美好祝愿。

今年62岁的翟桂芝老人是济宁翟氏绣球的唯一传人,凭着她四十余年的绣球缝制技艺,只见一根小小的绣花针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飞,无论是造型、剪裁,亦或者是针法,都美得让人无可挑剔。                   

说到绣球,最有名的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的旧州绣球了,它以其制作精巧、色彩斑斓、品种多样而著称于世,因此也就有了“绣球之乡”的美誉。随着历史的发展,绣球慢慢的就成了广西壮家人的定情物和吉祥物,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听老辈们说,还流传着一段美好的爱情佳话呢。

据文献记载,大约是在800多年前在广西壮族一座古镇山脚下的小村庄里,居住着一户贫穷人家。这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后来两人被恶霸分开,阿弟被投入牢狱,阿秀开始为秋后就要问斩的阿弟一针一线地缝制绣球。经过九九八十一天,装满了阿秀对阿弟深深爱恋的绣球绣好了。

只是听老人们说,当阿秀把绣球送到牢里阿弟的手中时,只见灵光一闪,二人醒来时已躺在了远离恶少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虽说只是个传说,但经过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地绣球就成了当地人民的吉祥物,青年男女爱情的信物,也就有了抛绣球、狮子滚绣球等民间活动。

绣球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吉祥物并进行欣赏和把玩,除了美丽精巧的外观外,还在于它的制作技艺上。一根针儿,几缕丝线,再加一双灵巧的手。绣球艺人们把生活中的事物和心中的愿望,都在绣球上惟妙惟肖的表现了出来。可是,这极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的作品不像我们随便一说那么容易,一件成品大致要经过设计——定型——选材——刺绣——填充——缝制等等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

绣球工艺品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其缝制技法上,通过不同形式的缝制手法结合材料的特点和图案的要求,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展现在大家面前。绣球的缝制手法主要有切、缝、填、串、剪、缠、拉、扎、系等法,而刺绣针法则多达100余种,常见的就有直绣、盘针、套针、抢针、晕针、参针、平针、编织针、滚针、齐针、扎针、长短针等。既便于做出丰富多彩的绣球样式,又方便教学传授。

与传统的绣球相比较,济宁绣球在工艺上既有相似,又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既能精细、雅洁,图案秀丽,色泽文静,针法灵活,绣工细致,形象传神,“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又可原始古雅,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对比强烈,线条粗犷,“精巧灵秀中见豪放”。

不仅如此,老艺人们还将手下的绣球演变成大小不一的规格,小的象核桃,大的象足球,要求多大能做多大、想做多大就做多大,结构独特、选料考究、色彩鲜艳,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形成了独特的绣球风格。

在绣的过程中,要一门心思的去缝制,一针缝错,都要重新拆开了重新再缝,而且要把自己的情感深入到作品之中,生活的大小事物和人们的美好愿望,展现在方寸大的球面上,小中见大,才可达到美的意境。

五个大红穗子,绕在绣球的五个球眼上,时不时地漂动,好像是向人们招手示意,大红穗子的上中的铃铛,大红穗一动,铃铛声就时不时的发出响声,像是在向观看它的人们问好,鲜亮的吊绳上吊着漂亮艳丽的绣球悬在半空中,球脸上的亮片闪闪发光,穗子上方的金珠子串出小球状等,仿佛时不时向人间的喜庆吉祥显示着自己的存在。

绣球上面除了装饰着各种各样的亮片和珠花外,每一个绣球上还可绣上字,朗朗上口且寓意吉祥,读来让人为之一振。不仅如此,绣球还是馈赠别人的最好礼物。根据所送之人不同,绣球上的图案也是有所讲究。

每逢佳节或贵宾来临,就会给客人或长辈馈赠绣球,代表吉祥如意。送给男孩的绣球,绣的不是“望子成龙”、“状元进宅”,就是“马上封侯”、“二龙戏珠”,还有石榴、桃、鹿、鸡、鱼之类的动植物,象征多子多福.大富大贵。给女孩的则以“丹凤朝阳”、“莲生太子”居多,还有荷花、牡丹、凤凰、百鸟等,表示子孙绵延,永保平安。

绣球上的每一种图案、花纹,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或健康、或兴旺、或五谷丰登,等等。无论是哪一种,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绣球老艺人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