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马六甲的名字一直是与战争与战略概念联系在一起的。
是的,作为世界上最长和最繁忙的海峡,马六甲海峡扼守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从16世纪开始,马六甲逐渐成为东西方海事贸易的枢纽,也引来了欧洲列强的觊觎和殖民统治(其实比西方殖民者提前一百年,大明王朝的船队已经到达马六甲,并在此建立贸易基地,并有华人移民当地)。
随着时间流逝,各国殖民者早已离开了马六甲,国际商业的路线也另辟蹊径,只留下当年的痕迹深深印刻在当地建筑风格中。
踏上今日马六甲,你可以在步履之遥穿梭于荷兰广场和鸡场街文化坊,祈祷于清真寺和礼拜堂。在这个只有73万人口的地区中,聚集了马来人、华裔、印度裔、峇峇娘惹和葡萄牙后裔等多个种族,包括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形成马六甲独特的多元文化特色和魅力。
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交界处的马六甲海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水道之一。有人说: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就扼住了世界的咽喉。
在当年的河海贸易时代,马六甲河是繁忙的贸易商品流通地,这是昔日的老照片。
由于泥沙沉淀,马六甲河后来不再适宜于水上贸易,并且一度污染严重。现在,政府已经重修水道,使之成为一条养眼的观光旅游路线。
古色古香的华人客栈,门面不大,客房不多,却是庭院幽深,别有洞天。
在所有的殖民者中,荷兰人在马六甲留下的印记最为深刻。马六甲河畔的荷兰红屋,这是东南亚留存最古老的荷兰建筑物,成为马六甲的地标。
马六甲海事博物馆,就建在这艘仿造的当年远洋航船之中。从中可以看到详细的马六甲起源与殖民历史。
圣保罗堂遗址,位于圣保罗山之巅,由葡萄牙贵族杜阿尔特科埃略建于1521年,以感激圣母保佑他逃脱了南中国海的风暴。
马六甲的中文古称,许多人读作“满刺加”(满次加),并且以讹传讹多年。个人一直存疑不解,认为不符合原始地名发音。终于,在当地郑和博物馆中找到了证明:请看仔细牌匾上的汉字:是满剌加而不是满刺加。剌与刺,二字仅相差一横,读音流传却谬之千里!
马来西亚史书《马来纪年》记载了一个明朝公主远嫁马六甲的故事,却很少有中国人了解这段历史。这就是那位汉丽宝公主之墓,所在地称为“中国山”。
抗战时期,马来西亚等地南洋华侨做了很多牺牲和贡献,在马六甲的中国山上,耸立着马六甲华侨抗日殉难纪念碑,上面是蒋介石题词。
古朴智慧的文化国粹,在华人居住区比比皆是,墙上诗句警示人生真谛:“人间富贵花间露纸上功名水上沤”。
在这里,马来人对伊斯兰教义的研读与信仰气氛浓厚,历代大师都受到纪念和称颂。
图、文:吕宁思
编辑: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