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朱熹《家训》
朱熹,字元晦、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紫阳夫子。南宋理学家,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学者尊称朱子。
19岁中进士,历四朝,讲学于建阳云谷“晦庵”草堂,理宗赐名“考亭书院”,故世称“考亭学派”,又因其别号“紫阳”,亦世称“紫阳学派”。开创理学,研究哲理。校订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
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精典解读
朱熹的这个家训
他还是强调一些基本的
儒家传统的价值
用儒家传统的基本价值
做人之道
他强调的是基本的价值
对于老师 对于师长来说
要重礼
对于交朋友来说
最重要的是讲信用 信德
对老人要敬爱
对弱者要慈祥
有德的人
年岁虽然小于我
我还是尊重他
不孝的人
年岁到于我
我还是敬而远之
所以传统社会
朱子这个家训
也非常的有典范
他说我们谨慎
公众场合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
也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有仇人我们要化解掉
有怨气的我们要以直报怨
以德报德 随遇而安
人家有小的缺点过失
我们要涵用别人 包容别人
容纳别人
人家有大的过失
我们要用道理去晓谕他
这都是今天我们讲的是
社会的公德
这也是家训传统中
很重要的一个篇章
他里面包含有私德 有公德
对我们今天建设公共道德
也有借鉴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