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罗河下游埃及大金字塔拔地而起时,埃及东面亚洲的两河流域也已经跨入文明时代。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先驱者,也是苏美尔文明的创造者。苏美尔文明之后,两河流域南部进入了苏美尔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800前2371年)。到了公元前18世纪前期,整个两河流域都被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统一。公元前8-前7世纪,地跨西亚、北非的亚述帝国推翻了古巴比伦,但后来亚述帝国又被新巴比伦和米底王国消灭。
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为辉煌的文化成就之一。楔形文字与埃及象形文字、希腊迈锡尼线形文、中国甲骨文都是人类文明初期的著名文字,它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出现了,起源于图形文字。苏美尔人开始将发明的文字刻在石头上,后来他们用粘土和水制成泥板,将字在半干的泥板上刻压,留下的文字很像木楔,字迹笔画上宽下窄,所以人们称其为“楔形文字”。
在文学创作方面,《吉尔伽美什史诗》是两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是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叙事诗。在自然科学中、古代两河流域以天文学最为突出。苏美尔人早在苏美尔时代就以一昼夜为一天,以月的圆缺周期来规定月。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其中6个月每月30天,6个月每月29天、共354天,这便是著名的太阳历。
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和雕刻也具有很高的水平,公元前22世纪,乌尔大寺塔出现了另外还有亚述帝国时代最著名的建筑萨尔二世的王官在雕艺术方面,代表作品很多、有乌尔王陵出土的金、“金牛头木琴”、“乌尔军”“纳尔·辛王的石柱”,“汉漠拉比法典碑”等。
苏美尔城邦在两河流域南部星罗棋布,各城邦都由一个位于中心位置的城市和围绕这个城市的若干个村镇构成、都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
苏美尔城邦宗教氛围浓厚。每个城市都有几个神庙,其中的主神庙在城厚中的地位最高。神庙是当时城邦的经济中心,拥有很多可耕地神庙土地属于城邦公有地,不能买卖。到了早王国后期、城邦首领渐起私心,逐渐将神庙土地据为己有。
苏美尔神庙不仅是城邦的经济中心,而且是城邦的政治中心城邦首领住在主神庙内,是该邦主神最高祭司。他主持祭活动管理神庙经济、监督神庙工作人员同时,他还主管修筑灌溉运河、城市防卫、战时统率军队、领导城邦会议等世俗事务。
苏美尔城邦的社会结构犹如苏美尔塔庙:高塔顶的是城邦首领;其下是由王室高级官员和神庙高级祭司所组成的贵族阶层;贵族以下是拥有小块土地的平民;平民以下是显贵家庭、神庙和宫廷的依附民,他们没有土地,只能临时租种神庙或贵族的土地:社会最底层的是归显贵家庭、神庙和宫廷所有的奴隶他们一般来源于战浮,也有因极端贫而被家长卖为奴隶的孩子以及卖身为奴的整个家庭。奴隶的处境非常悲惨、他们只是作为主人的财产和牲畜,并且身上有记,可以被买卖。
苏美尔诸城邦虽然有着语言和文化的一致性,但是邦际之间的关系并不友善。为了扩大领土、控制水利灌溉权以及争夺霸权,各邦之间频繁发生战争。早王国中期,基什取得了霸国的地位后,其国王麦西里姆曾以霸主的身份调解拉伽什与乌玛两邦之间的边界冲突,并为两邦划了分界线。后来,拉伽什逐渐强大起来,其第三代国王安那吐姆征服了巴比伦尼亚许多城邦,号称“苏美尔诸邦之霸主”。
苏美尔的每个城邦都由一群贵族来治理,在战争时期,他们会选出一位首领来统治,直到战争结束。
早王国后期,苏美尔各邦之间的争霸战争更加频繁激烈。经过长期混战,两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以乌尔和乌鲁克为霸主的南方同盟与以基什为霸主的北方同盟。南北两大军事同盟的形成,标志着两河流域南部小邦林立、独立自治局面的结束与地域性统一王国的出现。
在城邦争霸战争中,统治者为了支付繁重的战争经费,不断向人民征收苛捐杂税,从而加剧了城邦内部的社会矛盾。约公元前2384~前2378年,拉伽什的国王卢伽尔安达横征暴敛,广大平民无法生存下去,纷纷起来反抗,终于罢黜了卢伽尔安达的王位,推举贵族出身的乌鲁卡基那执政。
乌鲁卡基那执政后,实行了目前所知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一次社会改革。其主要内容是除弊兴利,即废除前国王的种种弊政,大兴有利于平民的改革。新政禁止以人身保障作为借贷条件、禁止欺凌孤寡以及减轻人民殡葬费用之类的措施,受到民众的欢迎。因为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缓和拉伽什极为紧张的社会矛盾,以城邦主神的名义恢复正义、扶助贫困抑制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贵族,所以乌鲁卡基那的改革具有进步意义。乌鲁卡基那改革后8年,拉伽什遭强敌乌玛与乌鲁克联军入侵,被兼并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