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邓超说,孩子的教育多亏了妈妈

null

我相信,这样的一个主题和这样的父亲,对于中国大量父亲缺位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呼唤。

——遇言姐

邓超导演的电影《银河补习班》,上映后争议比较大。

不少人指责电影假大空,既没有穿透应试教育,也没有穿透素质教育

遇言姐上周已经看过电影点映。

我个人的感觉是:

《银河补习班》在编剧和节奏上尚有微疵,但电影带给很多父母的思考,甚至感悟却是前所未有的,我在电影院里两次落泪不能自已。

null

这几年,在各种媒体的助澜下,大家对教育的看法发生着戏剧化的转变——

从90年代不遗余力地批判应试教育,到如今力挺应试教育是最公平的教育。

这种非此即彼的腔调直接抹杀了讨论的空间。

事实上,同样是应试教育,20年来,课本的内容改了多少遍、高考的形式改了多少遍、教师的规范改了多少遍,大家都是在摸索中求改良、求进步

遇言姐觉得,《银河补习班》的意图并不在于diss应试教育,而是鼓励我们突破旧有观念,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升级认知

老实说,邓超演的看似不靠谱的父亲马皓文表述的教育原则,遇言姐是完全赞同,假如我是一个男孩,我非常希望有这样一个父亲。

不管他做得是不是完美,是不是操之过急,我都希望有他这样的父亲和Role model。

null

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男孩子天生会以父亲为榜样,他们的内心渴望父亲的认同。

从父亲身上获得安全感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谁,会成为什么人。

马皓文设计的大桥坍塌,刑满释放的他在孩子眼中是一个缺失的、失败的父亲。

他陪伴儿子马飞的过程实际是一个自我疗伤、重建父子关系,甚至找回自己尊严的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无论母亲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代替父亲的角色

女性为孩子带来的是关爱、呵护、感性、敏感,男性带来的则是激励、威严、碰撞、挑战。

孩子需要两种性格上的平衡。

同时,缺乏男性楷模的孩子自我认知较低;反之,与父亲关系密切的男孩较少出现行为不当,学术表现也更为优秀。

这也是为何在离异家庭中,即便父亲不再是社会关系层面上的家庭成员,社会学家仍然鼓励他们与子女建立交流。

null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重大,许多孩子在一生中都会把父亲视为自己的偶像或死敌。

所以父亲的缺失,会导致孩子在成人过程中的性格缺陷,甚至在面对世界的不安全感。

有的女孩穷极一生都是在婚姻关系中给自己找一段一直缺失的父爱,而有的男孩却是苦苦追求得到父亲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就像《狮子王》里,失去父亲的辛巴,其实无时无刻不是以父亲的榜样作为成长的目标

null

在《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也肩负着引导儿子从孩子向成人转变的重任。

这样一个成熟理智,用心陪伴的父亲角色,我们鲜少在国产影片中看到,我们过去看到的往往是那种家长式、权威式严厉的中国父亲。

null

null

进行鼓励式教育,不使用消极标签

任素汐饰演的母亲训斥儿子“本来就笨”、“没长年级前十的脸”

教导主任讽刺马飞:“煤球再怎么洗,永远变不成钻石。”

在这么多否定的声音里,马皓文用心地鼓励儿子,甚至不惜夸张:

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

(我真心希望有人对我这么说过)

遇言姐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提到过:你给孩子贴上什么样的标签,他一定会印证给你看。

我曾经讲述过台湾儿童教育家和少年感化官的故事。

智力先天有缺陷的卢苏伟,10岁才开始识字,学写名字用了一年;勉强读完高职后,他花了七年、考了五次,终于考上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系。

在演讲中,卢苏伟反复地说:

你想要孩子好,就要发一个积极的愿,因为成功是一种气场。

null

卢苏伟的父亲出生于文化较低的矿工家庭。

在老师同学都嘲笑智商70的他是猪时,他的父母坚持认为“阿伟你很聪明,你越来越聪明,全世界你最聪明”。

“整个求学期间,父亲最常挂在嘴上的就是这句话。”卢苏伟说。

马皓文也是这样一位父亲。

他相信没有笨小孩,只有不一样的小孩,没有学不会的小孩,只有学习方法不同的小孩。

不管你是不是认为他夸张过激,用的是不是中国父母习惯的方法,我始终认为这对孩子——尤其是已经处于一种被打击中的孩子何其重要。

我们作为父母给孩子的赞美远远太少,太吝啬。

null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理由

马皓文在建筑工人面前展示如何用“连通器原理”找到水平坐标、卖血买电脑,甚至带着儿子逃学去参观航模展,点燃了马飞对学习的兴趣,也让儿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目标。

是在那个时候,马飞树立了自己的航空理想,知道读北大和清华仅仅是过程而不是终点

这个世界的精彩在他眼前缓缓打开,让他看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理由。

null

不要担心孩子技不如人,只要他在任何事物上有丁点的天分,这一丝微光足以点亮他整个的人生。

让孩子大量接触有趣的事物,用输出带动输入,照亮课内学习,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学习机制有个专属名词——项目制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说到这里,遇言姐要点赞西方教育搞了几十年的Science Fair科学展览

孩子们可自选一个STEM主题完成模型制作和展示讲演,比如:火山喷发、小孔成像、干冰实验、风力发电等等

这种项目制学习鼓励学生以一个总体目标为导向,在一段时间内,自选方法和手段,输出要产出的成果

学习的动力,来自于选择自己的兴趣所在,被灌输的宏大理想很难让内心产生波澜,唯有自选,才能成就自我驱动。

null

▲实现少年时候航天梦想的马飞

就像当年肯尼迪用他的“登月计划”鼓励了一代的美国人,让登月这项极具挑战的计划成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且激发所有人的想象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曾经认为“不可能“的目标。

null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同样需要宏大的目标和逐步实现的计划,来完成一个理想,而学习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

《银河补习班》中,马飞从垫底一跃考入年级前10名确实有点勉强,但不能否认马皓文引导着马飞把学习的目的变成了自己最渴望实现的宇航员梦,这成为他学习的动力。

这种从理想倒推分数的鼓励方式,不但新颖而且帮孩子建立了一个更完整的人生观。

null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

有苛刻的影评说《银河补习班》宣扬的是读书无用论,遇言姐不这样认为。

站在更高的维度来看,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存在

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无论在战略上还是战术上,人格塑造和Think big(理想远大)都应该是最基本的考量

null

老师们给马飞作文打分的那一幕非常打动我,想到有那么多老师会认知美,而不仅仅是为了标准答案打分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离给孩子更多自由想象力的教育其实没有那么遥远

而我更感动的是一个父亲捍卫自己孩子尊严的勇气和坚持

在这里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甚至都没有那么重要了。

作为一部提倡正向教育和积极陪伴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指向的是社会对教育的反思和讨论,比贩卖焦虑的流量文章和流俗的电影作品要有意义得多。

这个以父亲为主角的电影,让我想起《摔跤吧!爸爸》——

null

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众叛亲离地把两个女儿培养成摔跤冠军,在印度这样的国家打破的是传统和偏见,不知道在印度本国会有多少人不接受这样的主题和这样的父亲。

《银河补习班》也是以父亲为主题的电影,一个历经人生最大的失败甚至失去工作、家庭和个人尊严的父亲,帮助孩子重新捡起自信,并且用一种新的角度重塑应试教育和理想的关系。

我相信,这样的一个主题和这样的父亲,对于中国大量父亲缺位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呼唤

null

最后说一句,有一天,中国家庭和中国的孩子要为父亲形象的缺位付出代价,甚至连邓超本人都在《银河补习班》的首映礼说:

孩子的教育多亏了妈妈。

所以,遇言姐每每看见做了父亲的朋友,都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加班了,应该去电影院看看《银河补习班》。”

因为,在遇言姐彷徨无助、被贬低、害怕被同学排斥的少女时代,我真的很希望能有一个马皓文这样的爸爸。

他可以帮我和偏心的老师据理力争,也会帮我对那些欺负我的男生挥舞拳头。

而今天我更希望,每个男孩子有一个这样用理想给他们“洗脑”的爸爸,一个Think big的父亲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