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为我们揭示了生活斗争的实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社会上,而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勾心斗角的情况就无法避免,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理解为人类与生俱来的“攻击性”,通过实现生存目的而进行的提升自我、扫除障碍的适应法则。
所谓的控制型人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过不易察觉地方式巧妙地进行斗争,并且利用伪造的“攻击假象”让受害者困惑不已。这种人有极强的竞争策略,并且极善于伪装,通过嘘寒问暖的方式营造出知心朋友的假象,在你毫不防备的时候暗地里捅你一刀,让你猝不及防、心灰意冷。
控制型人格在处理事情上往往表现出冷酷无情,丝毫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与需求,他们随时准备好迎接挑战,目的就是两个字“胜利”。此类人往往具有自恋者的全部特征,不过自恋者不一定喜欢操纵别人,而控制型人格则偏向于控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他们方方面面都想要“赢”的结果,因此有时候往往顾此失彼,就像下围棋一样,在短期内可能是胜利的,但是整体的布局谋篇仍然需要极强的策略性,所以有时候寸步不让反而会导致后来的满盘皆输。
比如说有一位父亲王涛,他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王语嫣,之前女儿各科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没想到进入青春期后成绩有所下滑,王涛非常担心女儿有学习障碍,尽管极其关心女儿,他还是让王语嫣转学了,妻子对这一做法表达出了极度的不解,在妻子看来,女儿只是因为课业压力过大导致的正常成绩波动。
可是在王涛看来,他所有的做法都是为了女儿好,他只希望女儿取得全优成绩,为此他不听任何人的建议,也不顾及女儿的想法。他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种不惜一切代价得到想要东西的做法其实就是攻击性的一种隐藏。
一旦遇到控制型人格,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避免成为其下手的对象,因此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正确评价这个人的性格,避免因为其行为的隐蔽性而遭到“迫害”,其次就是认清自我人格中薄弱的地方,不管控制者使用何种策略,其必然会使我们成为劣势的一方,因此合理地修改游戏规则,让规则能够更偏向于我们才是至关重要的。
这就涉及到预判对策,在与控制型人格者接触时,要不断地倾听与分析,他们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并且给其使用的策略“贴标签”,在头脑中强化其行为的目的性,同时要对自己的需求以及他们的行为做出防御性反应,这个前提条件是自信与独立。
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行为来推测目的,语言可以骗人但是行为不会,所以在脑中要绷根弦,防人之心不可有,适当地梳理过去就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在与控制型人格博弈的过程中尽量保证使双方共赢,否则一旦控制型人格失败,则他们会想方设法让你也失败,这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完全发现操控者的所有策略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李楠就是一位受到虐待的妻子,她丈夫为了不离婚不断地做她的工作,从结婚15年的时光谈起,还原了邻居朋友的流言蜚语,还扮演受害者,表达了内心多年的伤害。所幸的是李楠一直不为所动,她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设定自己边界,避免事态持续恶化,另一种就是告诉丈夫,如果他变好,她愿意改变自己行为,她会一直陪着他,这样就达到了双赢,而选择权重新回到了丈夫手中,他只需要做出判断。
在社会发展中,有很多性格障碍者无法承担其个人应有的责任,这种责任让他们不堪重负,因此控制型人格者需要从自身出发,加强性格建设,虽然成长环境和外在环境已经确定,但是仍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在生活的挑战中分清优势与劣势,克服“攻击性”的本质。有时候,这种转变是痛苦的,却也是必然的,作为身边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多给他们一些空间和信任,相信总会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