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桑技术:颠覆传统“充气式”测血压方式,五年磨一剑上市医疗级无袖带连续式血压监测仪

就像农民种地,谁也不知道播下的种子最终能否有收成一样,在2018年5月深圳市长桑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后

就像农民种地,谁也不知道播下的种子最终能否有收成一样,在2018年5月深圳市长桑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后简称:长桑技术)研发的“黑科技”——无袖带连续式血压监测仪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上市之前,长桑技术的创始人韦传敏也不知道他们连续五年的努力到底有没有结果。

五年持续的投入与努力,来源于十年前韦传敏对于即将到来的科技新潮流的感知。2007年,苹果推出首款智能手机,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2013年,智能硬件登上历史舞台,越来越小的智能设备,越来越高的计算力,使得利用智能设备对人体信息进行测量与监护越来越变得现实。韦传敏当时便判断未来的信息技术的主角将离不开智能硬件,他想做一款能够收集人体体征信息的智能硬件。

当时,人体的几大基本生命特征中,心率、呼吸等生命特征已经可以通过数字的方式进行测量,只有血压监测还保持着原始的机械测量过程——给袖带打气,通过气囊收舒张的方式测量人体血压值。血压监测还没有实现全数字化,这就是韦传敏看到的新潮流的一个契机,一个创业突破口。

长桑技术创始人韦传敏

摸索前行,从试水的手表到成功的融资

2013年11月,深圳市长桑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长桑技术)成立了。成立之初,市场上专攻智能设备精确测量血压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公司通过检索相关论文,接触到了一名在智能设备测量血压研发领域处于世界前沿的教授加入团队,并参照着业内前沿的论文,憧憬着做出一款可以无创、连续、实时、精准测量血压的可穿戴式智能硬件,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新科技潮流中成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5年,在艰苦而紧张的研发之后,长桑技术迎来了初步的成果。公司根据教授的算法做出了一款智能手表,这款智能手表轻便小巧,可以实现血压的连续实时监测,让初见的人眼睛为之一亮。很快,嗅觉敏锐的销售公司们开始主动找上门来积极接洽,要求包销该产品。初创团队为即将到来的光明前景而雀跃,似乎新技术潮流的曙光就在眼前。

然而在去医院做临床检测时,初创团队遇到了创业以来的最大的挫折。该产品的检测结果差强人意,检测血压的结果误差较大,难以达到之前市场上传统血压计的精度水平。精准性是血压监测设备的命脉。

一款不精确的血压设备,即便盯着“智能”、“可穿戴”、“方便”等光环,理智的消费者们也是不会买账的。面对这个困难,销售公司开始打退堂鼓,初步的市场推广也陷入困境,创业团队前期的努力,似乎就要付之东流。

公司陷入困境,摸索前行却迟迟没有找到光明的出口。幸运的是,那几年正是智能硬件的投资环境热度正盛的几年,或许是看见长桑技术对技术的执著、对研发的热情,以及下决心做智能硬件的执行力,上海理成扶翼领投的1500万天使轮融资为公司的持续前进提供了动力。

有了资金,长桑技术开始注入新的血液。北卡罗莱納大学统计学博士陆颖、布朗大学研究流体力学博士邓健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博士彭衡也加入了团队。

统计学、流体力学、数学这些学科的融合,似乎为建立血压数字化模型带来了可能。事实也的确如此,这次融资结束后,长桑技术便向着光明的方向摸索前行。

“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创业,而像是在专心做科研。

从2015年开始,随着三位核心成员的加入,长桑技术开始焕发新生,新的数据模型也基本确定。陆颖直言,如果能有血压相关的数据,就能用数学的方法把血压算出来。

任何伟大的创新背后,都是艰苦和琐碎的点滴细节的完成。利用光电容积技术进行血压精准测量,最缺少的是基础的血压和光电容积波形数据,长桑技术便开始了收集数据的“长征路”。对于这段艰苦经历,韦传敏事后自嘲道:“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在创业,而像是在专心做科研。”

“把信号转变成数据,再把数据变成信息。每一步都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和难点。”韦传敏这样评价数据收集的过程。长桑技术团队需要获取多种信号,例如脉搏容积波信号,再将这种信号“变成”血管数据。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长桑技术在研究“信号变数据”的过程中就申请了十六个国际(PCT)专利。

血管指数(Vascular Index)模型

最基础的信号还需要实地去医院一步步地采集。长桑技术团队招聘组建了专业的医生/护士团队,开始去基层医院一个个量“听”血压——通过最基础的柯氏音听诊法,确定血压的精确数值,并记录光电容积波形的相关表现信号。长期听下来,人的听力都会有所受损。这不是最令长桑技术团队煎熬的,韦传敏告诉动脉网,他们在数据摸索上,就差不多耗时了两年。“最煎熬的就是大家在做这个事儿,却又看不到任何希望,因为那时候算法也没有任何进展。”

所有人都在问,这个方向对了吗?韦传敏自己也不知道,他只能咬紧牙关继续做下去。

希望在不期中悄然到来。2016年年中,在数据收集已经进行一年多的时间,一个与以往看似完全一样普通的日子,深夜陆颖教授突然拨通了韦传敏的电话。电话里陆颖兴奋而激动地告诉韦传敏,长桑技术的血压数据测量应该可以达到国际标准了!听到这个期盼许久却又不期而至的消息,韦传敏心头百感交集,心潮澎湃。苹果、三星、华为、小米、37手环,多少同一赛道的选手进来又离开,离开又有新的选手进来,但机遇,永远只青睐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

直到2016年年底,长桑技术的成果终于等到进行医疗验证的那一天。韦传敏带着这次技术成果再次走进了医院,这次的检测结果可以用“令人意外”来总结。利用新算法进行的数字化血压检测的结果,比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达到的实验室效果好很多,并达到国际标准所要求的精度范围。长桑技术随后又在多家医院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结果都非常稳定、可靠,达到了各种测试环境下对于血压测量设备的精度要求。

乘着这股技术的春风,长桑技术加紧了设备上市的准备工作。2017年第二季度,长桑技术向CFDA提交了临床申请;2018年1月长桑技术临床试验结束;同年5月,长桑技术拿到了注册证,被批准上市。

首款获批医疗级无袖带血压计,长桑技术开启技术应用新蓝海

无袖带血压计佩戴示意图

目前,长桑技术成为了国内首家获批医疗级无袖带血压监测设备的企业,所有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光明的出口。长桑技术创始人韦传敏表示:“现在国内做血压数字化的企业很多,只不过我们先一步研制出来并获批上市了。我们期待同行的加入,共同促进血压数字化行业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长桑技术研发的无袖带血压计是属于医疗级的,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品是可以直接应用于医疗场景当中。这也是无袖带血压计的核心受众群之一。目前,长桑技术已经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尝试展开初步临床合作,在一些典型血压监测的场景中尝试替换掉有创血压测量设备以及传统的电子血压计。

如果一个技术研发出来只能应用到一款产品上,似乎还未“物尽其用”。如何将血压数字化能带来的改变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长桑技术接下来在思考的问题。

据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在2017年统计,中国高血压检出率为37.2%,但仅有约6%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世界卫生组织曾建议人在35岁以后就要常测血压,但实际在中国,高血压已经越来越年轻化。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主动去医院检测血压的,“如果想要直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需要主动去行动,那么80%的人可能就不做了。”韦传敏说道,“怎么才能让人在‘无感’的情况下就做完血压检测呢?这就是我们核心技术新的应用场景。”

“我们正在寻求技术输出,将技术小型化,模块化,从而将我们的血压测试算法与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相结合,让测血压变得实时、方便、触手可及。”韦传敏告诉记者,“未来手机、手表、手环中带有人体基础体征测量将是标配,目前心率、体温等都已被配备到智能硬件上,血压数字化监测的这次突破,将可以为未来的便携设备增加血压监测这一功能。”

“长桑技术研发的医疗级无袖带血压几何统计算法,如果能应用到智能穿戴设备里,将有可能改变我们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局面。”韦传敏这样憧憬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