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壶学堂|第七讲:机车壶怎么来的?详解“一代”“二代”机车壶

买壶不被坑,玩壶更懂壶。大家好,我是老邵,欢迎来到问壶藏家。前面三期我们已经仔细分解了宜兴手拉壶。那

买壶不被坑,玩壶更懂壶。大家好,我是老邵,欢迎来到问壶藏家。前面三期我们已经仔细分解了宜兴手拉壶。那么我们接着就要来继续讲紫砂界三大毒瘤之最后的机车壶。

其实机车壶的前身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从灌浆壶开始进行了同步研发。并且命名为轱辘车车刀成型法,因为泥性和机器的原因研制了几年,并没有研制成功。

一直到了1964年,成功引进了机械轱辘车,对泥性也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改造,由此研制成功。主要用来生产大路货,比如紫砂壶中的洋桶壶,又比如紫砂花盆等紫砂器。

壶体用轱辘车生产,壶盖用刚模压制,再交由工人制作,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但是因为定额过高,生产的质量也相对较低,所以在生产了两三年之后就废弃了这种机械轱辘车的生产方式。我们可以看作是机车壶的前身。

第一代机车壶的出场,大约是2010年左右的事情。最早机车工艺主要是陶瓷厂用来生产日用陶器的,比如说砂锅陶罐,但日用陶的生产体系更紫砂壶的生产体系,始终是两个不同的生产体系。日用陶器属于工业生产体系,紫砂壶属于手工业生产体系。

那有一些聪明的朋友看中了其中的共通点,对传统陶瓷厂生产日用陶瓷的机器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改制。同时对泥性也进行了改造,机车工艺由此成型,与紫砂厂的轱辘车刀成型法相比,壶盖也是机车成型的,其技术更加先进。

其原理就是利用石膏模具作为框架,放入紫砂泥,启动模型高速旋转,放下金属车刀,挤压泥料成型。这种生产方式,远远超过了半手壶和全手壶乃至手拉壶,其生产量直追灌浆壶。

机车壶的泥料,也是泥沙俱下。某宝上百元以下朱泥西施壶,用的都不是紫砂泥,而是用我们宜兴当地的红泥,加入水玻璃、铁红粉,磨细后做成60目以上的泥料,号称大红袍。

而有另一些机车壶的泥料用的则是安徽出产最便宜的外山料,可能需要冲浆,用以增加紫砂泥的粘性,用来生产机车壶。

而除了一代机车还有二代机车,也称为“滚压”壶,其特点就在于是用滚压头代替了车刀,其生产流程大体与一代机车壶像类似。

对于机车壶的认知,并不像是灌浆壶或者手拉壶,市场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老邵而言,机车壶只能是一种工业壶,而不是紫砂壶。因为它颠覆了传统紫砂壶泥片成型法,做出来的壶,既没有传统的手工属性又没有艺术美感,而且用的泥料也是参差不齐。

市场上卖机车壶的商家犹如过江之鲫 ,比肩接踵。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商家会对壶友说自己卖的是机车壶。相反,都在强调自己卖的是半手壶,纯手工,以次充好欺骗广大壶友。如果机车壶是紫砂壶,那么又何必如此遮遮掩掩,此地无银三百两呢。

所以公允的说,机车壶并不能算作是紫砂壶。那么聊到这里,机车壶的是是非非,已经全部高速给了大家。那么我们下一期就来仔细分解机车壶的制作流程时怎么样的。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守住底线、拒绝欺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