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现结合案例进行讨论。

问题1

PICC换药时,先碘伏还是先酒精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请看留言: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案例分享中的具体问题:

案例1

基本信息:该患者留置的PICC穿刺点并发了局部感染,在穿刺点使用了银离子藻酸盐敷料,4天后更换敷料,可见穿刺点红肿热痛明显缓解。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选择理由:因为局部使用了银离子敷料,为了避免银离子与碘结合产生化学反应,故局部皮肤消毒时采用了碘伏3遍+酒精3遍的方法。

还有一种情况,皮肤消毒时不用酒精,那就是留置部位皮肤有破损时的消毒处理方法。

案例2

基本信息:该患者留置PICC的局部皮肤因湿疹、过敏等情况发生了皮肤破溃,消毒皮肤时只选择碘伏3遍,然后用生理盐水将碘伏清洁干净,再将水胶体敷料固定在破溃处,外用透明敷料固定。5天后更换敷料,局部皮损已愈合。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对导管过敏的皮肤消毒方法

选择理由:不用酒精是为了避免酒精对破损皮肤的刺激;先碘伏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清洁,目的是为了减少碘伏残留对破损皮肤的刺激。

除了以上两种特殊情况,也就是PICC穿刺点局部皮肤是正常的情况下,常规的消毒方法是先酒精消毒3遍,再碘伏消毒3遍。

2016版INS《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有关皮肤消毒的注意点:

1. 使用的消毒剂为含量大于0.5%的氯己定乙醇溶液。

2. 如果对氯己定乙醇有使用禁忌,也可使用碘酊、碘伏(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或70%酒精。

3. 在更换敷料前,皮肤消毒剂应充分干燥;氯己定乙醇溶液应至少干燥30秒;碘伏应至少干燥1.5-2分钟。

4. 由于氯己定带有皮肤刺激性和化学灼伤的危险,应谨慎用于早产儿和2个月以下的婴儿。

5. 对于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儿童患者,用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USP)或无菌注射用水清洗干燥的碘伏(聚乙烯吡咯烷酮碘)。

问题2

导管维护,敷料多久更换一次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另一位同行的留言是关于敷料的更换频率: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还是要结合案例来具体分析:

第一种:银离子藻酸盐敷料

下图中,该患者穿刺点局部使用敷料确实遮盖了穿刺点,影响了对穿刺点的评估。但该敷料是银离子藻酸盐敷料,而不是藻酸盐敷料。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尽管影响了肉眼观察,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向患者了解了局部疼痛缓解情况。众所周知,红肿热痛是炎症的表现,当患者感到局部疼痛缓解时,表明抗感染是有效的。另外,患者本人也通过在敷贴外进行触摸评估的方法,感觉局部的硬结明显缩小了。也就是说,我们除了通过肉眼观察,还可以通过询问、触摸的方法进行评估。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银离子藻酸盐敷料与藻酸盐敷料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抗感染作用,其说明书及文献报道中也指出了,使用银离子敷料固定穿刺点可以7天更换一次敷料。

当时笔者也是考虑到患者准备出院,故在出院前(使用银离子敷料第4天)予更换了一次敷贴,结果也是属于抗感染治疗有效。

第二种情况:藻酸盐敷料

再来看留言中提到的藻酸盐敷料。文献报道,藻酸盐敷料可以快速、大量吸收渗液,并形成凝胶,有保护创面及周围正常皮肤;钙钠离子交换,具备止血功能,可用于穿刺点渗血的处理。

如下图中的患者,在颈内静脉置管后,局部有渗血情况,穿刺点周围使用了藻酸盐敷料。这时,笔者也认同留言中的观点,如果渗血不多,需要48小时更换一次敷料。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关于藻酸盐敷料的更换频率,钟华荪等主编的《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中提到:敷料被浸湿后需要更换,使用最长时间不超过7天。但笔者的观点更倾向于48小时更换一次。

第三种情况:透明敷料+纱布

纱布+透明敷料用于留置针固定的要求,我国行标《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规定2天更换一次。但这个问题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当用于输液港无损伤针固定时,如果用纱布衬垫植入式输液港中无损伤针的翼柄,但未遮住穿刺部位,其不作为纱布敷料,可以7天更换一次敷料。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但当纱布遮盖了穿刺点,那就需要2天更换一次。见下图:

导管维护:先碘伏还是先酒精?敷贴2天还是7天一换?

看完以上分析,提醒临床护士在选择敷料及更换敷疗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进行动态评估。

INS标准建议,根据敷料的性质定期更换中心血管通路装置和中等长度导管的敷料:

1. 至少每5-7天更换一次透明的半通透性(TSM)敷料,至少每2天更换一次纱布敷料;没有研究证明透明的半通透性敷料优于纱布敷料;需要注意透明的半通透性敷料下的纱布敷料应视为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

2. 如果导管出口部位有渗液,需选择纱布敷料。如果用纱布衬垫植入式输液港中无损伤针的翼柄,但未遮住穿刺部位,其不作为纱布敷料。

3. 由于导管移位而过于频繁地更换敷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由于移位更换敷料超过2次可使感染的风险增加3倍以上,因而需要妥善固定敷料以降低松动/移位的风险。

4. 出现渗液、局部压痛、其他感染症状或敷料松动时,应立即更换敷料,对穿刺部位进行仔细检意、清洁和消毒。

5.按照生产商的使用说明书更换以粘胶剂为基质的固定系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