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350套房子,40年不收房租,97岁的爷爷只想给它们一个家…

当蓝鸲的雏鸟羽翼渐丰,慢慢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后,一位名为Al Larson的老人,会默默记录下这个瞬

当蓝鸲的雏鸟羽翼渐丰,慢慢开始自己的独立生活后,一位名为Al Larson的老人,会默默记录下这个瞬间。

从照顾嗷嗷待哺的雏鸟,直到看着它们飞向天际,Larson照顾蓝鸲的时间,不知不觉也已经有40多年。

就像送别自己亲手抚养的孩子,40多年来,每次看到“长大成人”的鸟儿,Larson心中都会浮现诸多感慨。

而每次“送别”之后,他都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去照看下一窝雏鸟,等待它们终有一日,也能展开翅膀,飞向高空...

诞生、成长、远离...生命的循环不止,爷爷也在几十年的看守中,化身成了人们眼中的“Bluebird Man”

他被亲切地称为“蓝鸲鸟儿的房东”,即使已是97岁的高龄,他依然行走在爱达荷州的偏僻山区中,奉献着自己的热爱...

爷爷对蓝鸲鸟的执着,要从1978年说起。

那时,他刚刚面临退休生活的选择,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杂志上看到了蓝鸲这种鸟。

绚丽的颜色,优雅的身姿,一下子就抓住了爷爷的心。但是在他开始查阅更多关于这种鸟儿的资料时,这份惊艳的喜欢之情,却慢慢化作了担忧。

原来,在五十到七十年代,由于欧洲椋鸟等引进鸟类的增加,野外大量的可筑巢树洞被它们所侵占。

需要依靠树洞进行筑巢产子的蓝鸲,竞争力却远没有“外来人员”大,受此影响,二三十年内北美洲的蓝鸲数量骤减,前景不容乐观。

为此,一些科学家和蓝鸟爱好者特意成立了北美蓝鸟协会,希望能通过聚集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有组织的活动,来改善蓝鸲的生存现状。

也正是在此时,Larson决定了自己退休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拯救这些漂亮的鸟儿,不让它们因为没有“房子”而无法繁衍后代。

Larson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了蓝鸟协会并听取了他们的专业建议。于是,作为协会第一批“公民科学家”,他带着自己的梦想,开始了在偏僻山区的生活。

要想拯救蓝鸲,最重要的是确保它们能有合适的树洞来筑巢。蓝鸟协会对此给出的建议是,可以为这些鸟儿打造体积合适的“人工树洞”

对锯木厂退休的Larson来说,要给鸟儿们建一座房子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他却一直担心,自己建好房子之后,真的会有鸟儿搬进来吗?

怀着这份担忧,很快,第一座房子竣工了,他把房子安置在了野外,盼望着自己的努力能真正发挥作用。

之后的某天,他惊喜地发现,房子里“长出了”鸟巢,慢慢地,蓝鸲妈妈在他亲手打造的房子里产下了宝宝。

看着雏鸟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围观了全程的Larson也终于下定决心:要为更多的鸟儿,打造出属于它们的“家”。

那时,他还远没有想到,自己这份普普通通的建造事业,一下子就持续了40年。

40年来,他先后建造了350座“房子”,给4万多只雏鸟带来了温馨的“家”。

与此同时,他还会定期进行数据统计,记录雏鸟们的生长情况,确保每一只前来定居的小鸟都能健康长大。

在他和其他各地人们的努力之下,如今北美洲的蓝鸲基本已恢复到历史水平,不用再担心鸟儿们数量骤减甚至面临灭绝。

而Larson也由一个刚刚退休、身体硬朗的大叔,变成了如今颤巍巍走路的“百岁老人”

提起这段时光,爷爷依然是满怀激情。能看到自己几十年的努力成功拯救了一个物种,无疑是骄傲而美好的事情。

在爷爷居住的小屋里,也能看出他对鸟儿们的热爱。无处不在的鸟儿装饰,伴随他一起走过了四十多年的时光。

但爷爷并没有觉得自己老。他觉得年纪越大越要动起来,如果早早就因为年龄而作茧自缚,可能永远也没法再从茧里爬出来。

毕竟,他还有那么多的“孩子”要照看。怕是到了100多岁,也舍不得闲下来吧。

刚刚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小鸟、学会飞翔的、化身父母的、早就消失在世界上的...四万多只鸟儿,因为有了爷爷的努力,得以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下飞上一趟,让生命继续接力下去。

雏鸟们离去,房子里又住上了新的一家人,爷爷也像之前一样,继续扮演着自己“贴心房东”的角色。

他知道,不久之后,会有新的一对蓝色羽翼,再次掠过天空。

Source:

https://www.audubon.org/news/meet-96-year-old-man-who-turned-southern-idaho-bluebird-have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Rw-D_Nw9t8

http://www.bluebirdman.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